确实,电给了百姓很大的方便,百姓说要不是老支书梁鸿信官复原职,平反昭雪当干部,咱村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用电。
干部谁好,谁为村里能办好事谁好。
当干部不为村里办好事,谁能说他好?
梁鸿信就是好,事实已经摆在老百姓的面前,你不服也得服,不服都不行。
梁鸿信为了南丘村的老百姓,为了全体社员,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办了这事,又要办下一件事。
为了解决各生产互助组耕地运输问题,和今后实现农业机械化,首先由大队筹资买了两台大型拖拉机,为各生产互助组免费耕地拉运庄稼,使各生产互助组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几百倍,为农业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大自然给人类带来幸福,也给人类带来了忧患。
随着气候变暖,地下水位下降,在以前所建造的水利工程不能满足现实使用的时候,南丘村的水井,也因水位下降而不能满足人畜生活饮用。
老支书想,能在村子周围打几口深井,就能够解决灌溉田地和人畜的饮水问题。
有人说,南丘村地势较高,地下水都流走了,咱村打不成深井。
在过去几年里,地质队勘探过,说咱这穷山恶水的地方是打不出深水井的。
老支书梁鸿信却说:“我不信,没有水也要请专家来看看。”
他又马不停蹄,浑身使劲儿,多次走访蓬州县水利局,并且自费坐汽车到新州地区地质队,一定要请专家来村里再勘探一遍。
蓬州县水利局局长非常支持他的做法,对他说:“梁鸿信同志,我一百个赞成你,一万个支持你,你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吧!”
不久,新州地区地质队一班人马进驻了南丘村。他们一行六人,经过跋山涉水,认真仔细地质勘探,确定了三个打深井的具体位置,最有把握的,就是村南岗的水眼。
梁鸿信说:“有把握的水眼咱先打,这个成功了,然后,再打那两个。”
后经水利局领导和专家研究同意,钻井队很快就开始了工作。
钻井是有一定难度的,位置在半山岗,钻出的都是石头,进度不快,但是钻井队昼夜不停,一米、二米深度在继续,很快地表水已经出现了。
同志们非常高兴,再继续往下钻,深度达100米时,水位基本达到了一定程度,老支书梁鸿信说:“再往下钻二三十米,深度至少要达130米,这样才能钻出一眼好井来!”
正如老支书所言,钻井队的同志对村干部高兴地说:“老支书是最有眼光的,多钻进去二三十米深,这口井的水位可就满足了长久使用啊!”
这口井打得不错,不分旱年涝年,昼夜抽水浇地,水位没有下降。
也只有这口井成了南丘村灌溉、生活用水唯一的源泉。而另外两个位置的水眼,经过钻探都没有获得成功。
梁鸿信累了,确实也太累了,随着年龄岁数的增长,身体累出了毛病,高血压,坐骨神经疼痛,他想腿疼往哪里也不方便,又怕为他人增添麻烦。
他想到了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