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公司今年拟将招聘13名企业管理人员,其中企业学校内部招聘教师8名。如果不出意外,在座的估计都能进去。
李总鼓励说:“新州市是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地级市,在市里发展一定会比乡下有前途”
她还表示:“工厂允许她向公司推荐三名优秀人才”
她说:“推荐人员要具体三个条件,必须优秀学生会干部;有基本的写作能力;第三是相貌要求,所谓相貌要求,也就是面试。”
在座的第一个都推荐朱友康,认为朱友康去最符合条件。李总对朱友康也大加赞赏,程老师现场借势做了推介。
为此程老师高高地举起酒杯,提前做了祝贺。程老师趁机把在座的一一作了介绍,把各自的优势展示了一番。似乎已经大功告成。
这场酒喝下来,都觉得精神百倍,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好像自己已经成了万丰集团的正式职工。
这件事内部确定以后,酒喝得差不多了,大家开始一起吃饭,程老师和李总都非常勤快,还没有等学生往碗里盛饭,他们已经端到了饭桌。
大家本来就喝了酒,又有就业这样的高兴事,都精神得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不一会功夫,饭已经吃好了。
马瑞英最先从座位站起来,程老师关心地问:“瑞英啊,怎么离开座位了?你吃好了没有?”
“吃好了,吃好了,吃的非常好!”马瑞英一边说话,也许是有点酒高,一下子把衬衣撩起来好高,胸几乎都露出来了,用手拍着白亮亮的肚皮回复道。
李总正好在她旁边,顺手帮她把衣服前襟拉了下来,弄得在场的几个男同学,伸出大拇指,连连夸赞马瑞英表现得“出色。”
第二天,天气一下子晴朗起来,朱友康赶紧联系照相馆,随后紧急通知老乡同学和老乡教师,利用好天气抓紧时间拍照一张老乡合家欢照片。
下午是离校的时间,尽管大家都做了回家的准备,但是,没有一个提出来先走的,大家拿出本子相互留言,相互鼓励。
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间都留下了通讯地址,这样日后方便通信联系。
现在摘抄几篇同学写给朱友康的留言,作为本章的结束:
“敬赠朱友康同学:
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带来了!祝愿你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英雄,
拿出破釜沉舟的精神,大刀阔斧的干一场!
挚友胡志高
1984年5月24日”
“赠学友朱友康部长:
作为三年同窗好友,在这难舍难离的日子里,我衷心地祝愿你:
沿着荆棘和鲜花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向远方——去大胆地思考,去尽情地创造,在新的磨难里闯过新的风浪!
——去生活的荒地耕耘,就像蚯蚓入地一寸一寸地奋进,一寸一寸地翻松那些板结的泥土,播下种子,播下希望,向祖国奉献一个如期归来的秋天和丰腴的芬芳!
衷心祝愿你在文坛取得惊人的业绩!
最后,老同学祝你一定成功!
学友马瑞英
1984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