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正赶地市合并,新州县高考政策跟着新州市里走,他差了4分,而如果回到蓬州县参加高考,则可以超过录取分数线6分。
仅仅因为高考报名的错误,弟弟又一次与之失之交臂。
再往后,无论哥哥怎么劝,父母怎么说,弟弟认死了一个理儿,就是不再复习。
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劝弟弟继续复习,甚至,也没有任何办法,让弟弟舒展一下低落的情绪。
哥哥友康和父母绞尽脑汁,终于有了眉目。就让友康去跟村里联系,希望能让弟弟在村子里当一个代课老师。
村里很快答应下来,姑父对弟弟友健的印象非常好,他认为,如果友健能成为一个代课老师,不出三年一定会考正式在编人员。
他觉得这条路是一条近路,完全赞成朱友康的建议,大力支持朱友健,成为村里一名代课教师。
哥哥朱友康满心欢喜地,回到家告诉了父母,父母也表示这是一条好出路。
然而,当哥哥给弟弟谈起这件事的时候,非常意外地发现,弟弟友健非常倔强,他表示打死他都不肯当孩子王。
朱友康看自己劝不下来弟弟,又告诉了父母,结果父亲生气地抽着旱烟袋从屋里走了出来。
母亲最心疼弟弟的境遇,就苦口婆心地去劝他,听人劝吃饱饭。然而,母亲拍着巴掌,绷着脸,走出了弟弟的屋门。
哥哥友康在县城学,信息来源比较多,这时蓬州县公安局又要招聘。
朱友康看了招聘条件,年龄、学历弟弟都符合要求,体验也应该没有问题,只是弟弟身高略有欠缺。
他兴奋地连夜返回老家,告诉了父母和弟弟,这个信息,无疑成了家里的兴奋剂,家里出现了高考以来最轻松的氛围。
就连两个小妹妹友莲和友梅,都高兴地跳起来。
朱友康给家里人分析,如果不出意外,弟弟的考试成绩绝对是一流的,就看身体条件了,如果体检能够过关,这是就算成了,这要比当一位老师,要好得多。
这个意外的消息,也令弟弟友健动了心。
看着弟弟脸色一天天好起来,心情一天天好起来,也开始出门走动了,一家人长时间紧张的压抑的心情,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
然而,命运总是在人高兴的时候,有意地捉弄人。
弟弟友健在参加考试的208名考生中,他的成绩名列第5名。这可是招聘人数45人中最前列的名次了。
一家人都在心里为他祈祷,为他祝福,希望家里能出一个公安干警。
特别是两个小妹妹,更是鼓起精神,给二哥鼓劲儿。
弟弟友健在进行第二个考试阶段中,化验、胸透、血压等体检环节都顺利通过了,但是,在身高问题出现了问题。
距离条件规定的身高,只差了不到一个公分。
就身高问题,在体验之前,哥哥也为弟弟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他们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尽管穿了厚底鞋子,尽管又在厚底基础,垫了两双鞋垫,还是没有过了这个身高的关。
他们谁也不知道,在测量身高时,是光着脚板测量的。这下都傻了眼。
就为了这不到一公分的身高,朱友康还多方求情,东奔西窜,但最终无果而终。
弟弟友健再次错过了一次机会。
朱友康看到老母牛的死去,心里更加的凄惨。因为,蓬州县万隆化工厂又开始招工了,凡是进厂人员,都要缴纳2000元的赞助费。
弟弟没有工作,父母也不心轻。但是,要进这个工厂,必须先交2000元现金,这可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