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车快要从蓬州至山西的南丘村岔口下道时,突然下起雨来。
朱友康心里有些紧张,他怕村南这一段泥泞的路线耽误了婚车进程。
夏季的天气说变就变,几声闷雷过后,就听到了雨点落地时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听得见是非常大的雨点,地面一会儿工夫就湿了一层,路面的泥土立刻开始粘在车胎。
这里距离村子还有三四里的路程,又是泥泞的山路,婚车车队一下子慢了下来。
坐在轿车里面的娘家人,开始从车窗里探出头来,欣赏着下雨天山区的风景,还有大声说话的,非常热闹。
从坐在中间的轿车里却传来了时尚的青春歌声。
外边的天空中还飞舞着燕子的身影,地的鲜花和绿草更加鲜美。
绵延的太行山脉,从车边慢慢地向后飞去,大自然形成了自然的油画世界,令人陶醉。
朱友康当年挖石头的那座光秃秃的山岗,如今已经被绿油油枝叶茂密的果木树和中药材所代替。
大面积的玉米林像南方的青纱帐,与天空的飞鸟,与此起彼伏的蜿蜒崎岖的大山,形成了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看来亲戚们对雨天的到来并不感到意外,他们甚至认为下雨的日子才是好日子,都在用各种方式向新娘新郎表示祝福。
此时此刻,车里的热闹和家里的忙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这时候,院子里堆满了婚事用的各种食材和用品,现在只好把重要的东西先搬到屋子里,然后再把剩下的东西用塑料布盖。
伴随着风声雨声雷声热闹声,橱子们、蒸匠们、打杂的人们,都忙得团团转。
中午要按时开席,现在还没有做好准备。婚车很快就要到来了,娘家人就要下车了,这可咋办啊?
主事儿的朱总管,是一位有着20多年管理红事经验的,久经沙场的老将,心里十分平静。
只见他手里端着茶杯,慢慢地喝着茶杯里的热水,张三你去东,李四你往西,不慌不忙,指挥若定。
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各种防雨物资就及时地运抵了院子里。大家一起下手,开始搭建帐篷。
院子里厨子和蒸匠处的两个帐篷几乎同时搭建成功,参加婚宴帮忙的各位老乡,立刻又各就各位,开始了正常的操作。
熬菜的、切肉的、炒菜的、一切如常。不一会儿,炒肉的香味儿,熬菜的腥味儿,掺杂着烟酒的味道儿,夹杂着煤火的烟雾,蒸馒头的热气,到处散发着婚庆的气息。
朱总管关注的是娘家人,因为,这一天的忙活其实都是为了把家娘人安顿好。
他从见过世面的,在外地工作的人员,和村干部人员中,抽调精干力量迎亲,集中安排陪同伺候娘家人。
他嘱咐这几个人说,今天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娘家人安置好,陪好吃,陪好喝,陪好迎送,只要娘家满意,晚再犒劳你们一场。
这几个人都备用了几把雨伞,以便娘家人下轿时使用,如果送娘家人时继续下雨,可以让娘家人继续使用,直到满意为止。
迎宾队伍里的其他人员按照具体分工,各负其责。
一切就绪,院子里,屋子里,都是忙碌的人影。鞭炮已经挂在了街门边,随时就可以点燃。
妇女们切菜的,刷盘子刷碗的,到处都是忙碌的人。
朱友康一家远门亲戚早就给朱友康定好了送一场电影,这时也赶来了。
说来也怪,进村时还雨滴如注,到了朱友康家门口,轿车还没有停稳,雨已经停了,停得干净利索的一滴都不落下。
村里帮忙的朋友,还有看热闹的乡亲们,都感到非常吃惊,纷纷议论着张美珠的命运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