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老人的离去给书堂和书旗他们带来了一笔盈余粮款。
老人用铁的事实,证明了她的忘我精神和牺牲精神的巨大能量。
同时也感动了村里的乡亲们。
从此,只要是谁家出了家庭问题,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会拿友康奶奶作为活的例证,来教育人,说服人,她的事迹已经成了活生生的育人教材。
一个人的能量不是用力气来衡量的,也不是用权贵和财富来衡量的,而是用人格魅力和人格品质产生的能量来衡量的。
作为一个即将被大火烧死的十六七岁女孩来说,最后能有这样一个大好结局,靠得全是老人的精神力量和牺牲精神,她的付出是惊人的,也是一个奇迹。
村里不久前才去世一位母亲,可惜的是,这个家庭与书堂家庭不能同日而语。
两家的差距非常之大。这家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这是南丘村西台一户普通人家,家里弟兄三个,没有闺女。
很小的时候,老三就过继给他的大伯,所以,家里就只剩下了老大和老二。
老大一天学也没有过,后来当了兵又从部分清理回来,之后,在村里就破罐子破摔起来,又懒又馋,甚至偷鸡摸狗,家境过得很惨。
后来,他和爹活喂了一头牛,因下雨天抢墒种地,因为都要用牛的问题,与爹发生了争执。从此与爹老死不相往来。
老二读了几年书,后来因为两个孩子读书学,不得不到煤矿下窑为生。
后来减员又把他裁了回来。
他又找到一家化工厂班,一分钱工资没有领到,反而多交了2000块钱的赞助费,化工厂倒闭,再次回到家里。
实在没有办法挣钱的他,借款买了一台拖拉机,租了村里别人不养种的土地,开始了农耕生活。
再一次耕地是,因操作失误,竟然把拖拉机开到了地头的深沟里,结果机毁人亡。
家属对老二感情很深,带着两个孩子继续艰辛地生活着,后来有好心人为她介绍了一位入赘的。
入赘女婿和老二性格差不多,都是又吃苦又勤快又能干又懂事的人。
有一天这家母亲死了。
无论谁跟老大协商,老大自始至终门也不开,自己的母亲死了,当老大儿子的,竟然插门三天,不闻不问。
村里人看不惯了,就和入赘女婿协商,入赘女婿大包大揽,他说,要把母亲当亲娘一样看待,怎么为亲娘送葬,就怎么为母亲送葬。
从此,在南丘村老大遗臭万年,没人搭理。老二入赘女婿一家,则成了村里的大好人,美名远扬,都争相着与他交往。
两者相比,一个是亲爹亲娘,一个是逃难过来的姑娘,带大了朱家的五个子女,这是何等的差距啊!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好谁差在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称。
书堂母亲去世后,先后收到小麦34斗,玉米28斗,乡亲们的吊唁金826块钱。
这里需要特别说一下,韩小夏为了息事宁人,在朱家卖力干了三天活儿。
在这次白事,他破例了一个50块钱的大礼。而这时村里最大的礼金也不到10块钱。
整个白事算下来,烟酒、菜肉、白布等,总共才花费现金462块钱,粮油总共算下来也没有收到的小麦多。
南丘村有史以来,家里都在农村的农户当中,出现白事有盈余的几乎没有几家。
足见老人在世的时候,对乡亲们是很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