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母亲,看到的是男孩,原计划准备来了以后多住些日子,等美珠能下床活动了,再回去一块过满月也不迟。
可是,因为生了一个女孩,她的既定方针是打道回府,尽早回家。
她是心中有数的,她仅仅在医院待了一天,就坐着村里的马车回去了。
孩子的衣服鞋帽都丢下了,还为美珠拿来了20个鸡蛋和两袋红糖。
友康的父亲当天就回去了。
他们没有一个人问一问,住院费交了没有,交了多少,还缺多少。
临走的时候,也没有问钱够不够,需要什么,更没有给美珠丢下一分钱。
而就在前不久,美珠的青色套装送给了友莲,灰色的秋装送给了友梅,半年美珠还借给了友健80块钱。
为了给友健盖房子,友康还借了400块钱,奶奶去世的时候,美珠也带来了300块钱。
美珠生孩子后,对公婆的表现,十分不满。不过人家毕竟是老人,那又能怎么样呢?
她一咬牙,这事又翻篇儿了。
美珠在医院里住了三天就出院了,按说从医院里出院应该直接回南丘村的老家,但是,美珠选择回了娘家。
一是鉴于天气的原因,寒露过后很快就要到霜降了,天气太冷了。
二是鉴于公婆在医院里的表现,和以往怀孕反应时在老家里的态度,回到南丘村,还没有在娘家照顾方便哩。
这样的天气,怎么往娘家送呢?
朱友康非常着急,可是自己又没有那么多关系和门路,连一辆车也找不到。
还是三哥借用了他父亲工商局的破旧的绿色吉普车,把美珠送到了娘家。
有了孩子,他们夫妻的“搬家生涯”又要拉开序幕了。
因为有了小孩,原来的床位站不下三个人了,而且很快还要找一个看小孩的,四个人更没有地方住了。
再说,出嫁的闺女哪有一家子经常出娘家之礼。
农村里有一个给小孩过满月的传统,暂时缓解了他们俩的住宿问题。当然娘家人是不会嫌弃的,但是,这种就不是长远之计。
很快到了满月的日子,朱友康还是没有找到一辆车,只好让父亲赶着骡子车,从县城岳母家把美珠母女拉接走。
车只铺了一张褥子,岳母看铺得太单薄,就拿自己的被褥又铺了两层,还留下两床被子给美珠面盖。
由于怀孕反应太厉害,美珠的身体很瘦弱,奶水经常不够孩子吃。
友康多次给母亲说,要做点油水大一点营养丰富一点的东西吃,也许是家里太困难了,也许母亲对美珠存在偏见和不满,也许是听了友康那天的醉话,这些要求都没有得到满足。
眼看着孩子吃不饱,呱呱呱的哭个不停,张美珠心急如焚,友康又不在家。
美珠一个人带着孩子,看着孩子哭,就给婆婆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婆婆往挂面汤里面加点麻油,也好下奶,婆婆回答说:“挂面汤还嫌难喝啊?我们还都是吃的窝窝头呢。”
婆婆硬是几滴麻油都没有舍得给美珠浇。
等婆婆离开后,美珠蒙着头又不能出声,闷闷地在被窝里哭了一场。
傍晚友康回来了,看到美珠眼皮红肿,关心地问是怎么回事。
美珠说,没事,就是想娘家了。
其实,他想的不是娘家,而是娘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照和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