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是这样,看待孩子们特别亲热,友康没有少吃了伯母给他的好吃的食物。作为病人,来看望的人就多,她自己舍不得吃,都分给身边的孩子们。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离开,孩子们都感觉无法承受,感觉上帝对于她太残酷了。
伯母看孩子亲是出了名的,那一年友兵去当兵,临走的时候,抱着孩子就是不松手,带兵的几乎就要下跪求情了。孩子去部队以后,他在家里天天哭,甚至晚上喊着孩子的名字哭,整个晚上都不睡觉。大伯也太委屈了,实在没有好的办法来哄她。也整夜整夜地陪着她熬夜,抱天还要干活,简直有点受不上,就这样熬过了三个月。阴历快到年底的时候,大伯陪同想儿心切的伯母坐火车一同去部队看望友兵。
一路上尽管平生第一次坐火车,她一点也不惊喜,心里沉得像压了一大块石头。郑州距离蓬州并没有太远的距离,下午四点他们顺利到达部分,见到了儿子友兵,她也不怕军人笑话,抱着儿子就哭,谁拉也不松手,问这问那,抚头摸腮,生怕儿子在部队受了委屈。儿子赶紧找来战友,和父母亲拍了一张合影,为的是娘回家后想他的时候可以看看他和娘在一起照片。
他们在部队一共呆了三天,亲眼目睹了儿子的军营训练,亲自体验了部队的伙食。这才稍稍宽了心。宽心的理由是,黑压压的一片人都在训练,并不是只有自己的儿子在受苦受罪,和儿子一起受苦受罪的大有人在;部队一日三餐都是白面大米和肉。她有生以来第一次吃上南方的大米饭,米饭碗里是大块小块的猪肉,除了大米就是白面馍馍,比在家里的窝窝头老咸菜生活不知好了多少倍。
这次回到家里,想念儿子是想念,想了可以看看照片,知道儿子在部队里吃的住的用的都挺好,国家对儿子比自己还亲,儿子当兵是享福,不是受罪。她心里一下子好受多了,心情也开朗多了,蜡黄的脸也有了新气色,原来咳嗽病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吃的饭也多了起来。
谁知这没几年的功夫就这么走了?大地呜咽,苍天悲痛,一时间后院哭声一片,凄惨难睹。
等男女孝子都准备的就绪以后,朱爷爷一手提着放好的纸香蜡等备用品的竹篮,一手提着加罩的油灯,出了家门,前去八十一级台阶上面的死神庙广场,为死者办理报名手续。身后十几个男女孝子,女子在前,男子在后,一字排开,一路上跟在朱爷爷后面,哭娘的、哭伯母的、哭嫂子的,在静静的夜晚,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死神庙方向走去。沿途不断传来狗的犬吠。
同辈分的书堂丽芝他们,长一辈的叔叔婶子三两个人和长子友福留在家里。
年长者或同辈的开始拾掇死者的遗物,分别打包,放在不碍事的地方,以便入殓时选用。他们还要凑一些一分钱、二分钱和五分钱的硬币放在一个杯子里,在死者入殓时晚辈们按照亲属关系,分别从杯子里取出几个硬币撒在棺材里,留作死者的路费盘缠。
友福从奶奶那里拿来香和蜡烛,点在宗亲家堂位置,留心更换,中间不能熄灭。这点燃的香和蜡烛,就是照在死者行走在路上的路灯,一点熄灭,死者就会掉头转向,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