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康点燃了南丘村石坑里的第一炮,和他父亲朱书堂一样,成了村里的勤快人。
正月里比较悠闲,串门坐街的人,三五凑伙的人群也多。他们天南海北什么都聊,他们聊到了刚刚过去的冬季里如何套住一条野狗,如何屠杀,如何蒸煮,肉怎们好吃。
他们聊到了夏季游泳,村里人说玩水,游泳的时候谁挨过淹,谁挨过碰,谁能从高处跳水等等。
有人就把话题引到了朱友康身上,说起了去年秋后那惊心动魄的夜晚。说朱友康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随后有关朱友康一家的话题就多了起来。
“以我看,三金这孩子以后必成大器!从小看大,你看这孩子,又懂事又勤快,学习又好!”大街上坐街的人群里,不知道是谁冒出了一句点赞的话。
这话一出口,朱友康成了焦点人物,围绕着他的话题立刻多起来。
“你看昂,这三金啊,就是随他的爹,他爹从小学习就好,劳动也不偷懒。要不是当年他爹在外面吃饭困难,说不定已经熬上大官了,人家当过乡里秘书嗳!”一个年纪稍大一点的男人说。
“三金他爹还特别孝顺啊,当年三金爷爷老气管炎肺炎,闹得最严重的时候,为了他爷爷也能活命,他爹到处借钱,花了一千五百大洋给他爷爷买了一只奶羊,供养他爷爷喝羊奶啊,一千五百大洋啊!这样的人可真不多见呢!”另一个老年人接着说,他说的事太久远,周围一些年纪小一些的都不知道。
他继续炫耀着说:“三金爷爷也很了不起,当年啊,他爷爷可是蓬州县城里最有名的米行老板啊!要不是日本鬼子,人家也不会过成后来这样子。”他补充道:“年轻人不信,你看看谁家里有碾盘?谁家里有磨盘?”他用石碾和磨盘做证,谁能不信呢!大家瞠目结舌,睁大眼睛,出神地听着他继续讲着动人的故事。
“你看看,换了书堂还是一条好汉,尽管有些书生气,但是,人家骨子里有货。”有人就跟起风来。
“不知道你们去过救命河水库那里没有?你看看人家队里打的那眼大口井多排场,河岸两边都建好了水渠和水塔,这五队里恐怕明年粮食又要丰收了”另一个年轻人说。
“那可不是明年丰收,那叫年年丰收,那叫旱涝保丰收。”一个小个子年轻人挤进人群里抢话说道。
“哎,哎,哎,你们听说了没有?大口井和水塔建好之后,据说有一个风水先生说过,这两座水塔建得好,水塔就像是笔杆子,大口井建的更好,那是墨汁。这往后啊,咱村里又要出秀才了!”有人更玄乎地扯开了这样的话题。
“说的是,说不定三金就是咱村里的头一个。全村子里就他一个人在蓬州县城里上学!你看看,你看看,恢复高考之后,前年和去年咱村里一个大学生也没有考上!”其中一个高个子男人激动地说。
这话音刚刚落下,老朱、友全、友福、友兵、友康等先后从山岗上下来已经拐进了这条街上。这群人里有一个人机灵鬼使了一个眼色,大家都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