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再一次的顺利的完成空间跳跃后,重新进入了正常航行状态,继续开始了那长达几个小时的充能。在狭小的飞船空间内也没什么娱乐设施,所以漫长的星空之旅显得特别无聊,因此其他人都回了各自的小舱室内睡觉。
只有张天成一个人还醒着,确切的说也不算真正醒着,而是坐在控制台的椅子上进入了高度的入静状态。
这次的入静倒不是练气,而是利用入静后出现的透视感知,对着飞船的内部结构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尽可能的多了解下飞船的工作情况,当然最主要的观察目标还是那空间跳跃装置。
尝试着去了解空间跳跃本质是什么,以及那装置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寻找空间跳跃也传送门技术共同点等等,经过十几次的观察确实发现了一些相似之处,也许以后还真有可能利用改进的传送阵,弄出类似空间跳跃装置。
在张天成入静观察飞船的运行状况时,控制台上全息投影显示也在不停的闪烁着数据信息,而挂在边上的一个广角摄像头却是一直在记录着那些信息,摄像头直接连着一个容量高达20的移动硬盘
之所以这么做确实有点无奈,飞船的数据连接传递模式属于点对点的量子信息传输,根本就无法用个什么数据接口直接把飞船搭载的电脑内的数据资料下载过去,所以只能用这种最笨的办法转移信息。
其实飞船上的信息用处也不是更大,主要记录的都是银河系内各个恒星的详细情况以及危险区域,并不是有什么科技资料,因此就算记录了这些数据信息,用到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只是反正那移动硬盘还有一大半的存储空间,拍些资料存储起来也不耽误事。
其实也想过等到了地球后,直接把这飞船上搭载电脑拆下来打包带走,只是根据感知透视发现,这电脑系统那是相当的复杂,和各个子系统相互连接在一起,完全搞不清楚状况。
胡乱的暴力拆解肯定不行,万一不小心触发了飞船的自爆程序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因此为了小命着想非常干脆的放弃了这想法。
高度入静只是坚持了不到一个小时,时间一到那原本极为清晰的感知snnn就开始衰退,画面逐渐开始模糊起来,也就结束了高度入静状态。
抬头看了眼那全息投影依然在迅速的显示着,而摄像头也在快速的记录那庞大的数据信息,信息只展示三分之一,这种低效率数据转移还得持续好几天。
全息投影的一个角落显示着飞船的各种状态,飞船依然处于安全的自动驾驶状态没出现任何偏差,既然一切系统都运行正常,也就没必要去重新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