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话是怎么说的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已”。
就像“钟家大儿”的前女友,就是如此。
她看起来在40岁以前,生活总是坎坷奔波,居无定所。只有到了40岁以后,“钟家大儿”给予了她一个温暖安稳的“家”,她和她的孩子,才算彻底稳定了下来。
不仅仅是“前女友”如此。其实严格说起来,就连“钟家大儿”其实也是在享受着父亲羽翼的庇护。
没有父亲钟任的赚钱能耐,他车祸重伤之后,感觉就是“等死”的命运。就算医院出于人道主义,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病患,但出院以后,凭他的条件再想“东山再起”,再想讨老婆,那也是难如登天。
全靠父亲有能耐,替他把报社的那套“福利房”弄了下来了。
“钟家大儿”两公婆都是生活开支不懂节约之辈,也就是有了现成的房子住,否则,单单是靠他们自己存钱买房的话,在房价“高企”的“二线城市”,他们那些积蓄估计连“首付”都不够。
好在有个“善解人意”的父亲,又有个“和睦友爱”的弟弟,由父亲提议,弟弟附议,就把父亲名下那套“福利房”,按照市场价,计算房子一半面积的价钱给弟弟。
如此,报社的“福利房”就全归“钟家大儿”夫妻所有了。
这房子的一半面积,按照的是市场价格,而非“福利房”的价格来计价,“钟家小儿”的老婆倒也没有意见。
她也不想那么多人挤在一套房子内。只要价格合理,她和老公等于把属于自己的“半套”房子卖掉了,这也没什么舍不得的。
当时“二线城市”的商品房的平均价格,都已经突破了1万了。这报社的房子属于“集资房”,有着明确的5年内不得上市过户的限制。但钟任一家在报社的房子,早就不止住了5年了。住10年以上的时间都有了。
因此,限制交易的规定对他家影响并不大。
报社内的房子,户型比起大楼盘的商品房,是没有设计得那么令人赞叹。但报社这福利房毕竟房龄也不久,而且也是高层电梯房,再加上它地处市中心的位置,其实卖个15万每平方都有人要的。
因此,属于“钟家小儿”那一半房子,兄弟商议之后,就按照13万每平方的价格出售吧。
“钟家小儿”可以分得120平方中的60平方,那每平方售价在“13万”,那“钟家大儿”必须支付给弟弟78万。
这样一笔钱,对“钟家大儿”夫妻也不算小数目。银行女老婆在“信用社”工作了十几快二十个年头了,自己积蓄大约在30万左右。
而“钟家大儿”也有大约40万的积蓄。但他这些钱里面,做生意还得留下几万块作周转的“活钱”。另外呢,家里“应急”用的钱,也得准备几万。
因此,他可以拿出来的积蓄,也是30万这样。
夫妻两个的积蓄加一块,大约在60万左右。这还不够支付“钟家小儿”那78万的售房价啊。
但剩下18万的“尾款”,对“钟家大儿”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压力了。
毕竟他现在正从事的“酸料”批发生意,做的规模比较大了,投入的本钱就有这个数了。
而且他俩公婆的年收入加一块,也是相当可观的。就算欠个18万的“尾款”,估计也就是三、五年时间,就可以还清。
但“钟家大儿”的老婆,也自有她自己的想法。她觉得嘛,就算是亲弟弟,这都等于以极其优惠的价格把属于他的一半房子卖给你了,你就不要再拖欠尾款了。拖欠下去,对方肯定让你拖欠的,但万一等到3、5年以后,这“二线城市”的房价又上涨一大截,人家看到你等于拿着他的钱,去赚取了房子“升值”的那部分利润。如此一来,心里说不定又会另有想法啊。
如果是这样,反而让本来就已经商量好的房子的分配问题,平生变故。
就算要欠钱,也不要欠亲兄弟的。毕竟人家以13万每平的价格,把60平方转让给你,那已经非常有情义了。
要知道,按照如今的市价,卖15到18万每平,慢慢的出售,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再说了,是你这位已经有了一半房子的人要购买另外一半房子,在农村,就有过相邻的“宅基地”出售,邻居会“坐地起价”的案例。
毕竟你想要相邻的地皮盖房子,这样才好凑成一块方方正正甚至还可以带大院落的地皮啊。因此,遇到这种情况,要嘛你不买了,要买,就会发生“溢价”购地的情况。
“银行女”就是农村出身的人家,当然对这里面的“弯弯曲曲”的门道,也是非常熟悉的。
因此她坚决的主张,就算她和大儿向朋友或同事举债,也先多凑齐那18万,外加夫妻双方现在的60万存款,先把78万购房款打给“钟家小儿”。
然后,一家子人包括钟任夫妻在内,毕竟房产证上也有他俩的名字在,就去协助办好只登记“钟家大儿”夫妻及他们两个儿子名字的“新不动产权证”。
“银行女”如此之信任自己这位后夫,连她自己多年的积蓄都舍得拿出来购买那“钟家小儿”的半套房子,原因就在于,“钟家大儿”对她也是推心置腹的好。这不,连她和前夫所生的男孩,“钟家大儿”也同让他在新的“不动产权证”上落名。
正因为“钟家大儿”的宽容大度,银行女也拿定主意要跟他过一辈子的了。因此,就算把上半辈子积蓄下来的30万存款统统拿出来,她也心甘情愿。
对她那位前夫,可远没有从“银行女”那儿享受到这种待遇。
凭着妻子在银行系统工作,认识的女同事大多都有不菲的存款数额。她倒也不太为难的就借到了18万的购房欠缺的资金。
终于如愿以偿的把“报社”内的120平方的房子,过户到了自己这一家人的名下了,银行女兴奋得无以复加。
从此,感觉真正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了。对于房子渴望了如此多年,认知竟然需要步入了“不惑之年”,才实现了小时候的一个遥远的梦想。
之后,就是存钱,存还债的钱,存装修的钱,存孩子以后读书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