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候无语的看着他,心理叹道:也就这点志向了!
......
第二天,出发时。
齐王带领众大臣来送行。
大家发现,玄武候竟带了两千人,而林彦这边才十几人。
这实力对比太悬殊!
众人不由得为姬乔担心起来。
玄武候却笑道:“乔公子,你们不是组建了几百人的精兵,怎不带去?”
姬乔立刻明白了,玄武候定是一直暗中关注安邦侯府一举一动,所以清楚自己组建军队之事,此时又故意说给齐王和众大臣听。
但还是否认道:“玄武侯听谁说的?我们侯府也就两三百家丁,主要工作是负责运送丝绸。”
这时,有位大臣竟担心的问道:“乔公子,你们这人也带的太少了吧?”
姬乔立刻回道:“越少越好,我们都是骑马,能快速赶到前线支援。你看玄武候带这么多人,大部分还是步兵,行军不知道有多慢。这哪像是去救急,倒是想把军中将领全替换掉。”
众人听姬乔这样一说,不由得信了,包括齐王。
玄武侯毫不客气的回道:“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带私家兵马去为国打仗,却被你说的如此不堪!”
众人又觉得玄武候一心为国,是姬乔多想了。
姬乔却笑道:“说的冠冕堂皇!你若真为国家着想,怎不将玄武候府一万将士全带去,偏偏选个两千人。”
这样一说,众人又觉得,玄武候用心确实有点不对。
玄武候有点恼羞成怒:“懒得与你这小人呈口舌之争,我们战场见分晓。”
于是,双方立即启程赶赴前线。
......
两天后,姬乔一行已抵达西线战场。
此时,孙乾大军已退守到济水东岸,三晋联军扎营在西岸,现在两军隔河相对。
由于河流的阻挡,三晋联军一时不敢冒险攻过来,所以给了孙乾大军一丝踹息机会。
姬乔来到军中后,直接拿出齐王的文书,接管了军队。
没想到的是,孙乾十分配合,没有任何不悦之色。
姬乔没有让东方娇把乔骑师带过来,而是扎营在二十里后。
现在,林彦为正统帅,孙乾为副统帅。
大帐内。
姬乔、林彦、林庆、林诗、孙乾,再加其他几个将领,在一起商议军情。
姬乔也懒得走过场,没有经过两位统帅同意,就直接吩咐道:“我们将大军后撤二十里,让三晋联军过河。”
林彦非常不解:“乔公子,这济河是一套天然屏障,正好帮我们挡住敌军,为何要后撤?”
孙乾想了会后,好像突然明白了:“乔公子是想假装撤退,引诱敌军过河,然后在岸边设伏,击其半渡。”
林彦立刻赞道:“这计策好!乔公子出招,果然不同凡响!”
姬乔却直摇头:“我没想过伏击!这河水不宽也不深,伏击无多大成效,反而显得我们害怕。万一伏击不成,还会损兵折将。”
孙乾便不解了,如不伏击,就应死守河岸啊!
现在心里有点担心,姬乔没有真正打过仗,是否真有能力指挥这样的大战?
于是提出反对意见:“乔公子,大军不能撤,我们绝不能放弃这有利地形。”
姬乔懒得和他多做解释,直接问林彦:“侯爷是统帅,你做决定,撤还是不撤?”
林彦当然毫无条件的支持姬乔:“撤。”
孙乾没有办法,知道反对也没用,于是说道:“那给我两万精兵,我留下来伏击。”
姬乔直接否决:“不行!我们兵力本来就少,二十万大军,现只剩十五万,不能分兵。”
孙乾还是反对:“若三晋联军过了济河,我军再有闪失,其便可直奔临淄方向。”
姬乔回道:“行军打仗,是该利用地形优势,但任何事都不是绝对。
现三晋联军有二十六万,我军才十五万,若对方强行岸,必是大战一场。
就算伤亡率对半开,对我军来说,也损失惨重!
现齐国备用兵力只有五万,到时如何抵挡三晋联军,所以我们只能智取,不能老想着打。”
孙乾还是不赞同:“你这做法就有点不智。”
姬乔已经没有耐心了,大声说道:“你是见我家老爷没有军功,心里不服,还是咋的?你若有本事,会被敌军打得抱头鼠窜,撤退两百多里!
你若实在要坚持,便一人留这里伏击。
不过死后,我们只能向王汇报,你是不服从命令,无组织的乱窜,被敌军所杀,绝不会承认你是为国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