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金子,再复杂的大典也能轻松举办,官员们傍晚之前已经筹备完毕,他们事情虽然办完了,但神一直没回过来。
十万两金子啊!从高祖到灵帝,还从未有如此奢华的登基大典。
高祖起于草莽,立国之初百废待兴,外有强大的匈奴,因此大汉立国之初,一直禀行的是休养生息政策。
而到了大汉中期,国库里有钱了,武帝又忙着花钱打匈奴,直把匈奴打的一分为二,然后不停东迁,后来匈奴出了个叫阿提拉的,也未敢再犯汉土,而是跑去把欧洲众帝国打的够呛,由此欧洲版图上多了个叫什么匈牙利的国家。
再后来,王莽专权,开始搞什么超前改革,直改的群雄并起,民不聊生,国库里更是空虚不已,登基哪还有钱。
后世学者研究了王莽的改革,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这种改革超前了两千年!王莽可能是个穿越者!
不管王莽是不是穿越者,反正有一样是肯定的,王莽的登基大典并不风光。
等到光武帝刘秀之后的皇帝,那就更别提了,要么是没钱,要么是没权,要么是三天两头办一次登基大典,小皇帝死的那叫一个快。
越是频繁的登基大典,质量越没保证,有多次名义上是耗费了五万金,其实连一半都不到,只是皇家为了面子,对外宣称的是一切依照祖制。
实打实的十万金登基大典!竟然在他们这些大臣眼前实现了,他们怎么敢轻易相信呢?
朝廷内早已乌烟瘴气,不少人嘴上不敢说,但心里觉得大汉王朝有点没落的意思。
现在耗费两倍于往常的登基大典,并且看着那样轻松,莫非是大汉又中兴了?
想着大汉中兴的自然是一些老臣,他们对大汉愚忠,盼着大汉好些,而稍微理智点的无不佩服苏陌。
大嘴巴如袁术,心里虽然不服,但嘴上也不敢轻易说话了。
第二日,一场史无前例的登基大典开始举行,巨大的洛阳城到处张灯结彩,氛围比过年更甚。
鲜花铺路,玉液洒道,鼓乐声鸣,俯瞰洛阳城,简直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画卷不停变化着,人们的笑声是那么欢快。
怎么能不欢快呢?登基大典是天下最大的事,只要遇到登基大典,皇帝便会大赦天下。
刘宏在位的时候昏庸无度,经历皇帝之乱后更是变得猜忌多疑,洛阳城内不少官员、平民都被无缘无故的捉了去,现在新皇登基,天下大赦,他们又可以家人团聚了,如何能不高兴呢?
更何况新皇帝登基后,免赋免税是常有的事,虽然时间大都不长,但能免一点是一点,老百姓的日子已经够苦了。
德阳殿内,卢植再次颁布先帝遗诏。
大殿内外,一应金银礼器俱全,四处散发着牡丹花的芳香,年幼的刘协在百官的陪同下,缓步往大殿上而去。
到了大殿之内,袁隗颁布登基的诏书。
“皇天之命不于常,唯归于德。皇子刘协文韬武略、秉性纯良、恭俭仁孝。上敬天地宗亲,下爱护天下子民。有尧舜之相,秉圣贤之能,忧思国计、振朔朝纲,堪担神器。故为新帝,肇基帝胄,承天应人。普天同庆,大赦天下,改元建安。”
刘协身着龙袍,缓缓上前,在龙椅前停顿了下,慢慢坐下。
百官山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声音。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宫门外,城内各处的百姓也都跪地伏拜,朝着皇宫的方向高呼“万岁”。
这场盛大的典礼只是刚刚开始,随后还有祭天仪式,所谓祭天便是祭告宗庙、祭告社稷、祭告万民,向上天谋求福泽。
刘协年岁不大,面对如此盛大的登基仪式,却未曾表现出一丝怯场,反倒是环视百官,环视宫殿,微微一笑。
太子少师孔融躬身将玉玺呈上,刘协看了看黄布盖着的玉玺,接在手中,放在了龙案之上。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便是名副其实的皇帝了。
刘协虽然小,可读的是圣贤书,知道父亲的作为对国家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因此非常想把国家治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