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恰逢时机,事有凑巧,一并消除心头之患,且促成了徐阶的官威。一日,吏部尚书吴山奏请,在朝廷考核官员中,有山西巡抚李飞鹏在任上,敬业恪守,秉公办事,治理地方颇是勤力,要给予提升嘉奖。徐阶回忆当年这位巡抚出自严嵩门下,与严世蕃交往过密,后放任到地方接连晋升,吴山与其是同乡。徐阶经过了解,心中便不情愿,压下奏折。
过了一月有余,有几个言官弹劾李飞鹏贪污纳贿,生活奢靡,主政一方,竟是刻薄寡恩,私设规制律法,严苛赋税,百姓一片怨怒,并说李飞鹏乃是严嵩余党,离不开吏部尚书吴山推荐等等,其言之凿凿,证据十足。徐阶将这些弹劾奏折上报皇上,并将处理措施呈上。皇上对徐阶信任有加,批阅通过,让徐阶按律法处置。
经过查询,言官弹劾事实确凿,吴山包庇维护、任用贪官,就此贬低调任,李飞鹏落得罢官免职,抄家封门的处置。在此案中,又查出攀附严嵩的几个门生旧吏,例如大理寺卿等一并发配或免官。朝廷中人,这时看出了徐阶的做官老辣、徐徐图之的手段。有些官场油子趁机请辞,有些请求调离。
徐阶明白,虽然他身处高位,但是觊觎他、嫉妒他的大有人在,恩威并重,必须尽快将自己人进到内阁。他和次辅袁炜商议事务,共同办理。
他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先后上书,将高拱等进入内阁,让御使言官们得到重用。徐阶上任首辅后,对严嵩搞得乌烟瘴气的官吏,深恶痛绝,他推荐严谟当了吏部尚书,整顿颓败已极的吏治。
为了扭转严嵩造成的“吏道污杂”局面,在他内阁里悬挂“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诸公论”,他提出了三项要求,谈公事到吏部衙门,不得到他的私宅慎重选择吏部的中层官员郎中、主事,杜绝开后门、通路子,杜绝拿钱买官选拔人才不要拘泥于资格,即使是州县小吏,只要政绩优异,应该破格提升。
在他的努力下,大明逐渐改变了先前官吏的状况,出现了焕然一新的面貌。这与徐阶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自此代表着一股清明的政治风向蔓延开来,文官言路广开,直言上书武将抗倭围寇,心无旁骛内阁各斯其职,各尽其责,六部尽心竭力,监察御使责无旁贷,大明王朝由此慢慢焕发出了生机。
嘉靖皇帝现下心里不舒服了,他要修建道馆。徐阶说道“陛下,现在刚修缮大殿和万寿宫,费了不少银两,山西又发洪水,灾民安置需要颇多费用,户部已经拿不出多少银子,陛下请暂不考虑。”嘉靖皇帝不悦,心道这个徐首辅,真是个抠门,朕不过就是给道士修个道馆,至于那么多吗?
嘉靖皇帝不语,过了数日,嘉靖皇帝又要增加宫中开支,那个尚美人,嚷着衣衫旧了,首饰少了,要换些簇新的,其他妃嫔也在吵着换些装饰,可找到了户部尚书,户部尚书哭丧着脸,说道“皇上,臣这个户部尚书做的战战兢兢,户部库银捉襟见肘,哪里有银两拨款啊,前方边疆士兵现在十一月的天气,还穿着单衣,臣急得几日都吃不下饭,嘴里起泡,夜不能寐啊。”
嘉靖皇帝面沉如水,说道“我大明国库,难道一点库存没了?若是这样,朕要拿你是问!”户部尚书立时跪倒叩首,说道“皇上,臣当了这个尚书,呕心沥血,使国库丰盈,无奈前期亏空太多,有了些银两,也不够救急啊,臣心力憔悴,大明用银子的地方太多,这些日子,臣盘算有一部分税收银两,赶快拨发下去,让士兵们有棉衣过冬,灾民们能在冬季有饭吃。”嘉靖皇帝点头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