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茂原先的设想是去芜存菁,只要精兵强将。但后来随着战争的局势的不断扩大,祖茂越来越发现手下兵力不足。
最关键就是手中的精兵死光了,却得不到精锐士卒补充。一是时间不够没能有效训练出大批精兵,二是新兵作战经验不足,跟不上老兵的节奏,勉强带上战场,也是死伤惨重。
为此,祖茂军中也不得不配备辅兵。辅兵跟民兵劳役的作用类似,就是帮忙押运粮草,烧火做饭,看管俘虏,搬运雷石滚木,烧水热油……
当手持长枪大刀的主战兵牺牲后,见惯杀戮的辅兵才有机会在主战老兵的带领下做一做替补,做过替补的辅兵在一场大战后侥幸不死,才能正式晋升为主战兵。
战场才是真正磨练新兵的地方,祖茂以老带新,用战争加速培养新兵,这才跟得上自己应对战争和扩张地盘的需求。
祖茂在宁平城的每一面墙上都布防了一千人,等敌军正式发动攻击之后,再以对方的进攻策略和己方感受到的压力,重新调整布防。
在没有火炮、没有投石车,没有床弩的汉末三国,守城前期消耗最多的就是弓弩手和箭矢。
在城墙攻防战中,谁能掌握远程优势,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就可以确保前期政局的胜负。
进攻方一般人数上占优,以己方远程射手数量多的优势,压制敌军远程火力,来减轻蚁附攻城士卒的伤亡,增大破城几率。守城方居高临下,射程更远,有先手优势,不但能压制敌方弓箭手,还可以用箭矢射伤在冲锋路上的敌军士兵,减轻城防压力。
作为守城方,祖茂在每一面城墙上都布置了两百到三百的弓箭手。
至于弩手这张王牌,则被祖茂暂时攥在手里。
等正式开战以后,祖茂发现哪一面墙真正有敌军大规模来袭,再将这张王牌释放出去,派弩手前去支援,减轻城防压力。
“呜——”低沉的号角声从黄巾大营中响起,黄巾大军有人数优势,即时发现偷袭被发现,也继续开始前进,发起第一波试探。
当然,倘若祖茂军中实力不济,试探就有可能变成全军突击!
“咚咚咚——”号角声过后就是一阵阵排山倒海般的鼓声,只见铺天盖地的黄巾士兵开始誓死冲锋,没有弓箭手掩护,甚至连个小木盾都没有,一队队黄巾士卒扛着云梯就往前冲。
遇到流矢,他们浑然不觉。面对护城河,直接趟水而过。
祖茂看到如此震撼的场面,心中也为之一惊。
但并没什么卵用。大多数黄巾军都没有铠甲和头盔,挨了箭矢还是会受伤会流血会死亡。几个冲入护城河中直接被河水淹没的,此时也不知死活。即使有几个水性好的游过了河,也差不多会被城墙上的弓箭手瞄准,补刀。
看着黄巾士卒闹剧般自杀式冲锋,祖茂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在心里为他们做个祈祷:“下辈子投个好胎!别再受别人瞎特么忽悠!毕竟你们不是我,能够信仰春哥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