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魁梧汉子只好向二人行礼道歉,恭恭敬敬的走下楼梯,脸上却充满激动愤恨之色,他回到自己的同伴酒席间,嘴中不停的骂骂咧咧,却只是不住口的谩骂孙应,也不停地贬低孙应,却始终对孙韬保持极大的尊重。
酒楼伙计却一直在撇嘴,暗自讥笑他们:‘看来楼上的孙应,在家族中并不受重视,连个下人都敢背地里责骂他。不过孙韬在家族中极有威望,那个下人始终对他抱有敬意。’
不久之后,一位魁梧大汉带着几个汉子,急匆匆的赶将过来,也包了一个雅间饮酒取乐,那位酒楼伙计急忙赶来禀报:’‘大人,这两位文人儒士和其他人不同,都是精通兵法战策之人,是以小人才向大人禀报,请大人试探之。’‘
没有过了多久,酒楼伙计躬身退出雅间,自去忙碌生计,那魁梧壮汉却在不久之后,借着隔壁叔侄二人侃侃而谈之际,突然出现在二人面前,自称自己叫做刘忠,与孙韬叔侄二人一番交谈后,互相引为知己好友。
三个人一见如故,一直谈论着兵法书策的要领,其中多涉及到军事谋略,孙韬像是遇到自己的知音,与壮汉大谈历代战争典故,并且一一指出其中的根由,及失败者所犯的错误,真可谓是’一针见血‘,大有出人意料之壮举。
刘忠大为高兴和激动,好像一头饥渴难耐的猛兽,遇到了美味的猎物一样,眼睛之中透露出蓝幽幽的光芒,充满了急于渴求的**之色。
他激动地站起身来,正式向二人自我介绍:’‘小可乃是宁王府亲军护卫千户官刘忠,是宁王府长史刘讳养正的族侄。不知两位贵客是何方人士贵姓大名?’‘
那位年纪稍长些的文士,也站起身恭敬回礼:’‘原来是刘将军,在下姓孙名韬字仲略,这是我的亲生侄子孙应孙子期。我们都是陕西布政使司延安府米脂县人氏,也都是院试增广生秀才,我二人止步于乡试以后,无奈之下才跟随家中族人,做些商贾生意。让刘将军见笑了,我等有事在身,就此拜别刘将军。’‘
孙韬说完话就叫来酒楼伙计,支付过银两后,急匆匆下楼而去,隐隐约约还听到他呵斥孙应的声音:’‘应儿,你实在太过于莽撞行事,说话没有半点分寸,这饶州可是我等的故乡家园?你我一介增广生秀才的功名,又算得了什么身份尊贵?宁王府的将军和幕僚,又哪里看得上我等的才能?’‘
可能是孙应回口顶了孙韬两句,又听到孙韬高声怒斥:’‘你太过放肆妄为,别再招惹什么是非。我回家后自会去投奔姜指挥使,在他的帐下做幕僚。你也别在外面奔波劳累,回家后好好温习功课,哪怕做个监生入仕,也比现在这个尴尬功名强呀。真得不知道,这个世道到底怎么啦?难道硬逼着我等去考武举不成?真是有辱斯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