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的也不少,光是皇帝的堂兄濮往一家20多个儿子,就霸占了好几张桌子。
一会时间,蔡襄也坐到他的身边。
蔡襄说:“子瞻,今天你有口福了,马行街的胡不为也在后边做菜。”
“就是那个贯会做冰激凌的胡不为?”
“就是他”蔡襄还指着桌上的花生米芝麻糖说:“这也是他的新产品,味道很好的,据说买的很不错。”
苏轼每样都尝了一遍,说着实是好,到底是家传的手艺,我对今天的美食更加期待了。
“绝对不会让你失望”蔡襄肯定的说。
“那是,您可是已经尝到过他的手艺。”
蔡襄又有些失望的说,吃过胡不为做的菜,再吃别人家的菜就很难吃了。
可惜胡不为这厮不就是一直没把铺子开起来,你说他放着好端端的手艺不用,也不知道为什么,待会本官要好好的提醒他一下。
苏轼笑称老大人再这么说下去,我愈加的期待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有丫鬟过来邀请蔡襄去主桌入席,说是宴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于是宴会堂里人来人往各就各位,苏轼一桌全部是刚考上的翰林,都是身穿青袍的芝麻绿豆官。
随着丫鬟捧着托盘过来,桌上便多了柿饼杏干之类四个干果冷碟,和一坛子好酒。
一桌人知道这四样只是摆个样子,没人会去动它,反倒是忙着开坛倒酒,品尝起新兴侯府的家藏美酒。
一会时间,四样干果撤去,又换上四个冷碟。
苏轼看了看,头一盘是一碟子生鱼片,还配有芥末酱油两种蘸料,第二盘是一碟子凉拌菜。心说:都是老套路,很普通嘛。
第三盘是被切成一块块的鱼片,看样子是被油炸过的,颜色红亮还带着诱人的香气。最后一盘还是端菜的丫鬟介绍的,说这道菜名叫手撕鸡。
和上一道熏鱼,都出自马行街胡不为的手笔。
生鱼片和凉拌菜大家都吃的多了,不但家里吃,去赴宴也会吃,少说百八十回肯定有的。反倒是名扬在外的胡不为的手艺,真正品尝过的没几个人。
苏轼建议,大家一样一样来,先对付着这盘熏鱼,然后再品尝手撕鸡。
一桌八人的目光全都聚焦在这盘熏鱼上。
就看到盘子里堆放着高高的一堆蝴蝶状,冒着香气的鱼块,盘子的四周是一圈用半圆形的黄瓜片围起来的圆圈。
高高低低错落起伏,颜色也是碧绿葱翠,配合着深红色的熏鱼,愈加显得鱼块的深沉余好味。
苏轼说:“好,首先颜色就吸引人,其次味道也吸引人,大家开始尝味道吧。”
每人都夹起一块熏鱼,饶有兴趣的对胡不为的两道菜开始研究起来。
苏轼身边的王翰林说,味道很好,里头一定是加了香料。
对面的钱翰林先尝了一小口,说咸甜适中,软嫩适宜,“名家出手;果然不凡。”
苏轼听的口水之流,自己也尝了一下,外脆里嫩,香气扑鼻,最妙的就是熏鱼中糖的分量。多一分太腻,少一分不足。
而糖的分量,更加衬托了河鱼的鲜味,切没有丝毫河鱼的腥味,吃过之后满嘴留香意犹未尽。
苏轼问下手的张翰林,“这道菜樊楼有吗,我怎么没见过?”
“樊楼好像没有,应该是新创出来的”张翰林想了想说。
苏轼咂咂嘴,望着已经空了的盘子:“唇齿留香啊。”
又有人建议,咱们该尝尝这道手撕了,也是胡不为做得,看看味道如何。
钱翰林调侃说,鸡还能这样吃,我还是第一回看到,且让我先尝尝。说罢,伸手就是一筷子。
看到钱翰林吃了,众人都拿他当小白鼠,想先看看他的反应。
就看到钱翰林手上的筷子直点那盘手撕鸡,嘴里还含糊不清的说着“好好,绝妙的滋味。”
于是,筷子如雨,纷纷落在这盘手撕鸡上头。
苏轼也尝了一块,感觉这鸡肉比汤鸡嫩了许多,味道比炖鸡清淡鲜美。再加上白芝麻。胡椒粉的香味,顿觉大快朵颐欲罢不能。
“想不到鸡还能这样做,胡不为正是其实妙想”苏轼不禁赞叹道。
张翰林称赞说,这道手撕鸡颜色洁白,口感细嫩,肉不柴,味道鲜越嚼越香。现在是盛夏,这道菜的出现正对时令,太对我的胃口了。
与此同时,坐在屋外露天的樊楼掌柜姚成亮,看到满桌的人都在称赞胡不为的这两道菜,心里嫉火中火烧。
他寻思,在这样下去,樊楼第一的名头还能保住几天?不行,我还是要继续行动,想尽一切办法拿到胡家的家传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