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子乔所言正是。”
高诚轻吟一声,略有所思。
随即言道:“这样吧,让各县邑令长根据当地的地理状况、施政状况,做一份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以及针对地方施政问题的总结,呈报所属郡国及中枢府。各郡国根据所属县邑所报状况,以及当郡整体施政情况,同样做一份五年发展计划呈报中枢府。中枢府则派遣属吏实时考察郡国、县邑,依据地方情况,会同诸府部、诸州布政使,共同制定国朝、州郡、县邑五年发展计划纲要。”
没错,就是五年规划的发展理念。
这一套后世的施政理念,放到眼下,并无不可。
也许科举会引起士族门阀的反抗,也许三省六部会影响新旧观念的对立,但五年规划对中央及地方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这是对于大周而言,是一项绝对温和,且益处多多的施政措施。
大周诸州、郡国、县邑多数主官,都是从汉朝官吏转变而来。其次便是关凉益士族、勋贵集团的子弟,最后才是科举学子。
科举已经进行了三届了,明年便是第四届科举。两届学子达数千众,除却少部分准备续读迎接明岁科举的学子外,其余人充斥在中央及地方之间。
职位最高的自然数头科状元长安令鲁肃了,其次便是后两届状元裴潜、钟毓以及傅允、杨修等知名人士。
三届中榜中甲榜的学子已经脱离了吏的阶层,但乙榜上绝大多数人都还在吏的阶层熬时间。
所以,这是一个机会,一个给予科举学子的机会,而且名正言顺。
此外,五年规划也能够对整个国家的发展,进行长远规设,而不再是像往年一样,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
……
“朕与诸公卿常年身在长安,时不时出去走一圈,也走不远,更走不完大周各个县邑。以往,吾等执政施要,都是坐在这殿堂之上,论讨一番,交给地方施行。可地方实际发展情况是怎么样,对不对,好不好?这一点,朕不清楚,诸君想必也无法做到了如指掌。”
“所以,吾等要考虑到这一点,要听听地方的意见,治大国如烹小鲜。地方上怎么发展,当地主官应当是最清楚。所以,这也是一次考察地方官员能力、魄力的机会。吾等可以给地方官员施展才华的机会,做的好了,自然不乏封赏。做的不好,下一个五年规划还可以进行调整。”
“此外,不只是中枢府,其余诸府部也都要根据所部职能,制定相应的五年发展计划。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发展规划,旨在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强大军事力量,为拿下整个北方州郡,夯实基础,不容有失。”
高诚感慨了几句,也向诸位卿臣表明了自己坚决的态度。
五年规划,必须搞!
而且,还得搞好!
“陛下,若是以五年为限,那每年上计,是否也由三年调整为五年?”
阎象在下,应声作问。
高诚点了点头,言道:“一年一小计,五年一大计。此外,要告诉地方长令,五年计划要务实,切合实际情况,不要异想天开,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朕可不需要那些尸位素餐之辈,朕要的是能为百姓造福,为国朝强盛,脚踏实地的实干者!”
说完,高诚又补充了一句:“阎相,关于五年计划关联的官吏审核法度,与诸府部早日敲定下来。先给地方长吏提个醒,免得他们好大喜功。”
“臣遵旨!”
阎象领命暂退,蔡邕便站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