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三人起身,郭宽从怀中掏出匕首,他深吸一口气,将手指割破,像其他二人看去。
荀彧一笑,上前一步结果匕首,割破手指,学着郭宽将鲜血滴入酒中。
郭嘉不甘示弱,依照模样割破手指。
鲜血入酒,满满一碗血酒。
荀彧接过郭家递来的血酒,饮一大口;郭嘉更是洒脱,狂笑之后差点把血酒喝完。
最小的郭宽将血酒饮尽,放在圣人像前。
三人的义结金兰算是誓毕。
荀彧乃是公元163年生人,郭嘉是公元170年,郭宽最小,生于公元171年。
于是荀彧为兄,郭嘉次之,郭宽为弟。
“大哥..二哥..
二弟..三弟..
大哥..三弟..”
三人结为兄弟,相拥大笑,郭宽甚至激动的小脸发红。
郭嘉也激动地放声高唱,
“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豪情!”
荀彧也一该翩翩君子的形象,难得有些风流。
不提三人,书院门前众多士人学子,都成了观礼的嘉宾。
初看三人行为,多有好奇、戏谑。
可是一整套仪式和誓言下来,观礼者无不动容。
被三人之间的情义所感动,更为三人的博大情怀而震撼。
人生一世,若真能有挚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那该是多么畅快的一件事啊!
书院高层都被三人的行为给惊出来了,郭嘉何人他们不知道。
但是这郭宽和荀彧,那可如今颍川书院的两根梁柱啊!
如果他二人真能够同心协力,于国于民那都是一件大好事。
不过,有一个人还是有点不爽。
这个人就是外公荀爽,他的侄子竟然和外孙结拜,而且还有一个外孙的远房族亲。
这于礼也太不合了吧!
不过,这两个后辈都是他老人家最看重的,能够携手前行,荀氏一定能够摆脱党锢带来的阴霾,重振祖上光辉。
一下午,颍川三结义的传说就在书院里传开了。
郭宽和荀彧的关注自不必说,相反之前默默无名的郭嘉同样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关注。
毕竟两个绝代人杰,一定不会和庸庸碌碌之辈义结金兰。
郭嘉想必定有过人之处。
结义之后,立马颍川几大世家都有人拜访郭嘉,有甚者还要结亲郭嘉。
不过,一旁偷笑的郭宽倒是好奇,哪个家族能钓上郭嘉这位金龟婿。
三人,骑马回到郭家祖宅,三人同塌而眠,继续谈天说地,好不快活。
堂兄郭仪听了结义的事情,过来大呼小叫的说郭嘉郭宽不够义气,竟然把他给忘了。
要不是郭宽拿出三叔来当挡箭牌,着实安抚不了堂兄。
不过说到三叔,郭宽想起陈留,转而想到了郭嘉的母亲。
今日郭嘉袒露肺腑,郭宽自然要帮忙照顾其母。
连忙叫来沈寰,叫他明日偷摸返回陈留,将好生招待郭嘉母亲的事情告诉三叔。
一番热闹之后,书院也正式开始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