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先帝之时,魏统衰落,佞臣酿祸,国乱岁凶,兵连祸结。当今皇帝,又受奸人蒙蔽,四大世家,接踵而起,汹汹当朝。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壁之间,禽兽食禄,以致朝政糜烂,狼心狗行之辈横行无忌,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值此国难之际,我三象门门主周戚世受国恩,为此心忧不已,故起兵匡君辅国,誓要廓清君侧,诛杀奸贼。今招纳四方义士,共襄盛举。”
“赤眉军招兵!只要十三以上、三十五以下的男子,入军就发粮三斤!邀二十人入军者,封护军将军,邀百人者,封辅国大将军!富贵荣华,机不可失!”
“长刀会会主袁杰,诚募四海义士诛世家、清君侧!入会就是自家弟兄!”
“我红巾军的军主燕平贵,乃是前朝末代皇室安国公的后裔。先祖留有的无数复国金银,就埋在魏朝先代皇帝的陵墓中。只要各方好汉共襄义举,加入我红巾军,将来打到建康,必当与各位共分金银!”
“魏国失其鹿,有志者当共逐之!今有青莲道……”
…
一个又一个地方势力争先起兵,靠着自己在当地经营的关系网,开始迅速扩张。还有一些势力,彼此交情不错的,因为势单力薄,生怕被人吞并,索性提前结成同盟。
这些势力,少则五六百人,多的甚至拉起了几千乡党。
这其中,真正能打的可能就只有那么几十号人,论军备、组织和战力,更是远不如白袍军和鸿帮,但合起伙来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的出现,更是加剧了江州的混乱和动荡。庐陵郡那边,甚至直接被攻下了两座县城。
局面糜烂於此,远在上千里外的朝廷鞭长莫及,这也就罢了,豫章城内的刺史赵迁翰,却是无论如何也坐不住了。
如果自己守住豫章还好,可万一要是出了意外,把府城丢了,那就算自己背后的赵家出面,乃至朝内诸公帮忙求情,都救不了自己。
正因此,面对不断传回来的噩耗,赵迁翰很想主动出击做点什么。
只可惜,白袍义军远比他想的谨慎。
豫章官府派出的侦骑,数次跟左、右两路大军的马队碰面,甚至交过手。打出的交换比让官军很满意,官军一死三伤,敌方三死六伤。
但重要的不是这个比例,而是贼人有关注豫章官军的动向,这意味着想要突袭白袍军几乎不可能。
鸿帮的人也同样有防备。
他们毕竟筹备了那么多年,在豫章也发展有一些帮众。大事做不了,报信却不成问题。
这种情况下,赵迁翰只能拿那些新起的势力撒气。
豫章城内的那一万多步军,他不敢轻动,生怕被白袍军和鸿帮找机会再行阴计。但是,府城里还有一千骑兵!
在平叛的两千骑兵被灭后,这是赵迁翰手上仅有的机动力量了。
此刻,被他毫不犹豫的派了出去。
这一千名骑兵,用来对付白袍军和鸿帮自然是不行的。但用来对付豫章附近、以及庐陵郡内的小股叛军,却是易如反掌。
凭借超高的机动性,短短几日时间,就先后剿灭了两三股不知死活的叛军。
捷报传来,整个豫章的军心士气为之一振。
不过,其他的叛军也不傻,见官军拿他们大开杀戒,纷纷开始往州府西面逃离。他们很清楚,对抗官军的主力、还是要靠白袍军与鸿帮,所以大多都奔着这两家而来。
白袍义军的左、右两路大军,并没有刻意遮掩行踪,也根本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