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夫妇不懂,但旁边的石医师却几乎要跳起来。
“孔……医师,如果我没猜错,想要彻底将癌细胞从这位王先生身上驱除,是不是需要连续服用你制出的那种小药丸?”
孔孟看向石医师,脸上全是惊讶,因为对方说的,竟然和自己想的差不多。
想到这,他忍不住问:“你可以看懂我的治病思路?”
石医师点点头,刚才他自然看不懂,不过听了孔孟的解释,他立刻就明白过来。
想了想,石医师道:“如果我没猜错,你是准备采用多层灭杀法驱除癌细胞,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
但若换成我,我会将你这个方法进行改进,尽可能缩短整个灭杀步骤。
因为你忽略了一个问题,癌细胞是在不停变异的,时间一长,难保不会进化出可以对抗白菇素的变种。
……”
听石医师侃侃而谈,孔孟不禁开始佩服起这位老先生来。
因为他提的这个建议,的确比自己设想的要好。
这也不能怪孔孟,虽然因为系统加持,让孔孟对医学的理解到达一种匪夷所思的地步,但和石医师相比,他缺乏大量的临床经验。
医学这种东西,三分靠理论,七分靠临床,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很多东西都极有可能被下意识的忽略,甚至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想到这,孔孟连忙走过去拉住石医师的手,道:“石医师,你真是太厉害了,以后我还是得多向您这样的老前辈学习啊!”
石医师却摇摇头:“该是老头子向你学习才对。你对白菇的使用,特别是对抑制癌细胞上的创造性想法,至少领先世界20年。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想要在医学上有所建树,至少要等到40岁以后,没想到……比起创意,还是你们年轻人厉害啊!”
石医师的感慨不无道理,他的意见虽然不错,但却是建立在孔孟想法基础上的。
没有孔孟的治疗方案,就算他临床经验再丰富,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就好比电灯的发明,经过这些年,无数研究者对电灯进行优化,使它各方面性能得到颠覆性的提升。
但不管再颠覆,也没有人能否认爱迪生的伟大。
孔孟摇摇头,没有接话,石医师说的其实很对。
医学之道,博大精深,光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没有一二十年想都不要想。
如果不是孔孟有系统,他也只能和其他人一样,一点一点,年复一年的去学习。
想了想,他对石医师道:“关于癌症这个课题,决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我想请你帮忙,可以吗?”
“哈哈哈哈,当然可以,老头子我现在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可得好好给我解释解释。”
“……”
两人越说越是投机,原本还互相针对的一老一少,瞬间竟成了最好的忘年之交。
在石医师的帮助下,孔孟的进展很快,半小时后,他拿着一瓶十粒的药丸递给王林:“一天一粒,如果我判断没错,等你将药吃完,你的病就好的差不多了。”
“真的?太好了!”突入起来的惊喜,让王林的手不停颤抖。
不到50岁的他,正值生命的大好年华,他比任何人都留恋这个世界。
旁边石医师道:“王先生,这十天你不如一直呆在曙光,这样一来,万一有什么变化,也好及时得到反馈和治疗。”
最后,他顿了顿:“放心,对于你的情况,我会向医院反馈,让医院免除你的医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