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她厚着脸皮去求弟弟,全是为了这个儿子。如果换成是自己上大学,她宁肯不上也不会去登这个门的。
陈忠民的舅舅在大企业工作吃上了公家饭,一个月有几十元钱的收入,这个数字抵得上陈恒茂一家人一年的收入。在他们眼里,陈忠民的舅舅也算是有钱人了,这事情只能找他舅舅才能解决。
隔日,陈忠民的母亲拿上家里出产的柿饼鸡蛋就搭顺车去了河南老家。长途跋涉后她见了弟弟。赵玉霞说明了情况,弟弟说孩子考上大学了是好事是大事,赶紧就拿了钱递到姐姐手里。舅舅说,老姐姐一辈子不曾给他张口,今天老姐姐求他,他高兴还来不及呢,但是姐姐坚持说是借钱,将来等儿子工作了一定给他还这个钱。做兄弟的无奈就笑着说好好好就这么着吧。
陈忠民舅舅的孩子也参加工作了,他们听说之后可怜自己的姑姑,于是宁肯自己缺吃少穿,也要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资助这个争气的表弟。资助这个表弟,她们心甘情愿。
“你们叫我说啥好哩!”赵玉霞终于把上学的钱攥在了手心无声的哭了,但弟弟外甥们却笑了。他们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开心那么无怨无悔。
赵玉霞很快回到了家,看到借来的钱,陈恒茂流泪了,他哭的是自己的无能。关键时候,还得靠女人!作为一家之长,丢人!
陈忠民考上了大学,秀芹知道这件事情对这个家的份量。母亲不知所措,做大姐的就冲在了前面,她前后穿梭来回张罗,她为弟弟做了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样弟弟在学校就体面了一些,做这个衬衫几乎是她在生产队半年的货币收入。陈恒茂也叫木匠给陈忠民做了一个木箱子。木箱子足够大,完全可以把陈忠民的一切随行物品包括被子装进去。
等不到开学的时间,陈忠民穿上衬衫提上箱子在老父亲的护送下坐上了去关东市的客车。对于父子两个来说,坐长途客车是第一次,去关东市也是第一次。
原来说好是哥哥陈忠实去送,可是老父亲执意要去。老父亲说,我老了,没有出过远门,你们就让我去看一次外面的世事吧,这样这一辈子我也算值了;再说了,我要看看我儿子发家致富的地方在哪里,我死了好去看看我们陈家风光后是什么样子。陈忠民听了父亲的话,心里好难受。老父亲一辈子没有因为个人的得失和谁争过,这一次看来是真的对自己发家致富不抱希望了。
如同陈忠民的理想是考上大学建功立业,发家致富,则是陈恒茂做了一辈子的梦。发家致富靠自己是完不成了,看着儿子把它变成现实也是一种满足满足。什么大学,只要能发家致富才是好大学。上了大学就能吃上商品粮找到一个好工作,城里上班的人挣得钱比农村人高多了,那自然能发家致富。锥心刻骨的穷困让他一辈子抬不起头,不过今天一切有了希望!
第一次出远门,陈忠民惊动了半个村子,亲戚朋友乡邻自然是千叮咛万嘱咐,特别是要他们注意把钱装好不要让贼娃子拿走了,说外面现在可乱了,父子两个自然感激不尽。鉴于两个人都是第一次出门,陈忠实不放心,就把他们送到了县城。跟着陈忠实,他们找见县汽车站。又颇费了一番周折,才买票上车,陈忠实给他们找好座位让他们坐下,这才不放心地走了。
坐在车上,陈恒茂只感觉这公共汽车设计的真是周到,还有座位坐,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以前最多是站在手扶拖拉机上逛过会,那可能把人的肠子颠出来。想着这一次自己也要在车上站到关东市,人可是越来越会享福了。
“突突突”,车开始发动,一下子就冲出去了,这车跑的可真是快,比手扶拖拉机都要快,只见路边挺拔的杨树在车窗里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向后倒退。往远处看,地里的庄稼汉们在眼前一闪而过,紧接着一个个村庄又不断地闪现在玻璃窗里。
陈忠民饶有兴致地给父亲介绍着窗外的风光,父亲听的是目瞪口呆。
三个多小时,客车驶进了他们眼里的大城市关东市。
啊,这就是关东市?是的,这就是关东市。
啊!这关东市人可真多,楼可真多,车可真多;这关东市就是大,就是美,就是漂亮。关东市的人衣着鲜亮,洋气洒脱,他们都是抬着头要走路,身上没有庄稼汉那窝窝囊囊的样子。
陈恒茂眼睛不够用了,他被关东市的气势吓住了惊呆了!这世界上还有这么高的楼房和烟筒,以后自己的儿子就要生活在这么好的地方了,这地方也有我陈家的立足之地了,儿子可真厉害。但是这拥挤嘈杂的街道也令他憋气。不过陈恒茂没有白来!看到了这么大的城市,他觉得自己也没有白活。村里好多和他同龄的人还没有出过远门哩,有些甚至连县城都没有去过哩。唉!这一辈子知足了。
也是一九七八年,国家召开重大会议,要求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建设上来。会议讨论了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认为我们的对外政策是正确的,成功的;会议还讨论了加快农业生产问题和今后两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再也不搞那些劳民伤财的事情了。学习了大会文件,陈家村人觉得上下真的想到一块去了,陈恒茂也觉得说到自己的心坎里了,他的心终于放回到了肚子里,看来今后可以甩开膀子理直气壮地走这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关东市位于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华夏”之称谓即来源于此,“华”即取自西岳华山之“华”,“夏”则取自夏阳之“夏”。
从这个意义上讲,关东市就是柿子树的根,支撑着枝繁叶茂的中华民族。
关中的母亲河渭河渭河横贯关中的东西,在这里:“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苍凉高亢的秦腔提炼出的全是生活的本真,朴实无华的性格包含的尽是历史的厚重。
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历史积淀博大精深。面对如此厚重的文化承载,令当地政府感到汗颜的是解放几十年了,关东市竟然没有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
省城高校林立,其规模不亚于北京上海;秦北有延川大学,秦南有汉兴大学,就是关西也有一所关西师范大学,而人口位居全省第二的关东市连一个像样的专科学校都没有,这不免让做领导的感到巨大的压力,也是耻辱。
一九七七年张新民走马上任关东市市长职务,他的老师孔方里听说自己的学生来关东做了地方官,及时上万言表,力求他争取在关东建一所真正的大学,为关东发展培养留得住的人才。孔老的万言表言辞恳切感人肺腑,让张新民欲罢不能,他决定承担起这个历史的重任造福一方!张新民是在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五七年出了一点问题仕途夭折,如今是重新启用。
张新民上下奔走左右逢源,经过不懈的努力,也乘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一九七八年三月,经教育部批准,联合省师范大学,在关东市建立了秦东师范学院。
阵阵鞭炮声中,在一块掀开的鲜艳的红布底下,白底黑字的“秦东师范学院”竖挂在了刚建成的大门的右门柱上。张市长望着人群里的孔老师长舒了一口气。有了这个学院,张市长会在关东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可是他经办的功在千秋的好事实事。
教学楼的砖墙尚未干透,学校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招生。迎着春日的朝阳,新招考的大学生步履匆匆地来到这里和秦东师范学院共同开启新的长征。学院的钟声终于唤醒了千年沉睡的渭河。
一九七八年的秋天,秦东师范学院迎来了属于他的第一届学员,其中就包括极度渴望新生活的陈忠民同学。在辅导员的指引下,陈忠民找到了自己的宿舍安顿好了一切。陈忠民来早了。按照学校的报到时间,还有两天时间才正式开学,陈忠民趁此在校园里转悠熟悉环境,最后他发现了一个好去处,那就是校园南面的土塬。南塬海拔不低,上到土塬高处,足可俯瞰关东市的全貌。
来到学校的第三天,陈忠民上到了南塬最高处,他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不由得想起了老人家的那一首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学校初建,设施简陋,教室宿舍架子床高桌子低板凳并没有那么奢华,甚至还不如一些优秀高中的设施,但是这些改变不了他们大学生的身份和地位。大学生,那是天之骄子!大学生,那是国之栋梁!大学生,那是一个金光灿灿的王冠!
这是一个奋斗的时代。面对这样的时代要求,陈忠民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加勤奋,就一定能够取得人生的成功。自己已经站在了一个成功的起点上,为了更远大的目标必须发奋学习,知识就是力量。
在新的人生信念的支配下,陈忠民从坐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近乎疯狂地啃起了书本,他信奉老帅说的话:“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陈忠民拼命,除了自己心中的那个治国救民理想,还因为他肩负着全家的希望,甚至肩负着中国的希望。系主任就是这么说的,系主任说他们是民族的希望。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就是这么定位的。现在,他感到有无数双的眼睛在殷切的看着自己,他不敢懈怠也不能懈怠。他为此写了一篇《沉重的负荷历史的责任》的文章发表在校报上。报纸装在了玻璃报栏里,这一篇文章在校园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全班的同学,陈忠民已经认识了大半,他惊奇地发现有许多年龄可做他们父母亲的同学,一打听,他才知道他们有一个特殊的称谓叫“进修生。”他们有些是学校的校长,有些是学校的主任,有些是学校的业务骨干,有些是单位的培养对象,这些同学的表现比他们要深沉很多。陈忠民和他们交流,问他们为什么要来上学,他们说工作中深感知识的贫乏,不得已才来学习,再说了,现在职务的晋升职称的评定,有文凭的人优先,他们还想再爱事业上再进一步。由于他们有实践上的需要和直接的目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学习态度要比陈忠民他们这些人要用功得多。
除了学习,大学里的活动比较多,陈忠民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积极参加各项班级学校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他显露出了过人的才华和组织能力,很快他就进入了班委会和学生会,也很快成为了学校的明星级人物。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生活充满了阳光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只要进入校园,陈忠民总是那么受宠和得意。
对苦日子过惯了的农家子弟,学校的饭菜让他们感受最深。学校饭菜的质量不知道超出了陈忠民家里多少个等级,这让他仿佛进入了天堂。家里缺钱不要紧,学校有足够的免费的饭菜补贴。这里有米饭白馍吃,也有肉菜可以品尝,秦东师范学院最好吃的是大肉煮馍,过去在家里,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几片肉,在这里你只要有钱,可以天天吃顿顿吃。
禁不住诱惑,陈忠民品尝了一次大肉煮馍,啊,那味道真称得上是天下极品!但是这一顿饭花掉了他三毛五分钱。三毛五分钱足够家里一个月的油盐酱醋钱了。
太不像话了,陈忠民的良心受到了自己的谴责。一想到父母的艰辛,他最后还是忍住没有再去,平日里他吃最低等的饭菜,就这最低等的饭菜,已经比家里的水平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多方面对比,陈忠民知道农民真是社会的最底层了。他也深切地体会到了国家对大学生的厚爱和期望!
当然,最美味的大餐还是在课堂上。知识渊博,风格迥异又不乏批判精神的老师给陈忠民送上了一道道精神大餐,那才是最好的美味。
历史系的老师来源比较复杂,大多数是原来关东师范的老师。秦东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关东师范学校。这些老师并不能满足学院发展的需要,他们又从关东搜罗了一些人才,这里面有过去被下放下去的一些所谓有问题的老师,他们都是饱学之士,本来就是其他高校的专家教授,其中有一位名曰孔方里的更是受到了陈忠民他们的顶礼膜拜。孔方里原系燕京大学的教授,因为其他问题受到了牵连而被下放到了关东老家。如今问题得到了纠正,但孔方里却不愿意回去就来到了秦东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孔方里不愿意回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普通话讲的不好。这个问题在关东子弟为主的秦东师范学院就不是问题,但是在燕京大学大多数人听不懂他的方言。
孔方里果然不同凡响,他深厚的功底立即折服了陈忠民他们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用当地方言上课不但学生不反感,反而让他们更觉亲切更有味道。
还有一些课程暂时没有专职的老师,学校就从西安高校里面聘请,这些老师也特别受他们欢迎,但是不可避免也有盲目崇拜的因素在内。
日子很紧凑也很充实,可突然就有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