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像现在的孩子,他们都很聪明,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不是就以这样的方式来折腾。
机缘巧合,我周末去北大听课的时候,正好做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笔记。我现在整理一下发给娇姐,你看看,或许对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方式有些用。”
楚丽华发过去以后,马就开始翻找之前的笔记。
要不是她当时听了记了,却因为自己还没有结婚生子没怎么心现在她就直接打语音聊天过去了,这样才更能显得自己的诚心。
自己想要知道的,对于财务来说,也算是公司机密了。
如果没有得到娇大姐的一丝刮目相看,估计想问的这事问出去不但得不到答案,反而会给自己招致一些麻烦。
一旦让刘玉娇他们知道了自己打听提成的事……事情只怕会更难办。
——“是吗?没想到丽华你居然这么进啊!那你快给我说说,我都快被这个小魔头气坏了,偏偏还打不得,骂不得的。”
果然,北大的名气就是不一样。收到回复以后,楚丽华连忙把翻到的笔记复制整理,然后粘贴到对话框发过去。
——“父母和孩子的所有冲突都被德雷克斯定义为一个名词,叫做“权力之争”。
之所以要争夺权力,就一定有不平等存在。站在父母的角度,看看怎么才能解决家庭教育中的权力之争问题。
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方法。当时教授就讲了四个方法。
父母管教孩子,和孩子有权力之争的时候,大部分情况都是因为孩子闯祸了、不听话了。但父母不知道,孩子可能是因为还小,能力不足,并不是存心想捣乱。
这个时候,想避免权力之争,就要用到我们介绍的第一个方法,父母要学会把人和事分开,学会鼓励孩子。
孩子需要鼓励,这谁都知道。不过孩子最需要鼓励的时机,不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而是在一件事情,鼓足勇气、努力尝试之后,却失败了的时候。
如果错过了鼓励孩子的最好时机,那么鼓励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举个例子,三岁的孩子自己是可以学会穿衣系扣子的,只不过他们的动作十分缓慢,但如果妈妈着急出门,她就会替孩子把衣服穿好。
那么小的孩子,能够有一次自己努力做一件事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
看着妈妈三下五除二就系好了扣子,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没用,这样的挫败感如果积攒多了,他就会放弃自己穿衣系扣子的努力。
以后,妈妈再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孩子就会抗拒,母子就会陷入矛盾冲突状态,就是所谓的权力之争。
同样一个场景,想避免权力之争,妈妈要用鼓励,而不是“催促”或者“代劳”的方式解决问题。
真正的鼓励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要避免羞辱或者过度保护孩子的【app下载地址xbzs】行为,不让孩子气馁;另一层意思是,明确表达出对孩子勇气和自我认知信念的支持。
有技术含量的鼓励应该是:当孩子犯了错误,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尽量不说那些让孩子“感觉自己很失败”的话。
妈妈的话语要把“事情”和“人”分开——比如“你没把扣子系好是很正常的,妈妈小时候也和你一样”、“我很高兴你一直在努力系扣子”。
这样的话,孩子会觉得自己是被认可的,系扣子技巧虽然没掌握,但妈妈没有轻视我。我们要知道,每次失败,只是孩子的经验和技巧还不够,和孩子的个人价值和能力没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