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到我们自己身上,是不是就不应该用这样那样否定的、永久无法改变的标签来评判自己呢?
很多人都在心里这样问自己。
楚丽华也一遍遍告诉自己一定要脑想如口言。
虽然道理她都懂,但是她脑海里也总是浮现出自己不想要的画面。
还是冥想的深度不够啊!
楚丽华闭上眼,开始浓缩刚才自己的长篇大论。
“在你批评孩子或者当孩子的面批评自己时,必须十分谨慎,因为你在塑造孩子的解释风格。
当父母不自觉地用永久性、普遍性、个人化的信息批评时,孩子就开始获取了自己的悲观模式。
当父母责怪特定的和可以变化的原因时,孩子就开始习得乐观。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犯错时,要着重于特定和暂时性的原因,避免责怪孩子的个性和能力。”
刘星霆在角落里暗暗吃惊,楚丽华居然为了改变原生家庭带来的各种而读了那么多的书,查阅了那么多的资料。
那自己……
和解吗?
一个提问,打破了此时的沉默,“乐观和悲观,一似乎都懂,但其实它们是很抽象的,我们要如何才能让它们表面化呢?”
楚丽华从回想中回神,“对,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既然是内在孩和内在父母的关系,那么我们的内在父母要如何对自己的内在孩解释乐观和悲观呢?
怎样让孩子明白乐观与悲观的思维方式呢?这第一步,就是教孩子捕捉思维。
什么叫捕捉思维呢?这个意思是,当一件不好的事发生我们身上之后,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脑子里的念头是什么,需要我们去把它找出来
比如我们对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的解释,或者我们自己的感受等等。
想要让孩子理解这个不是很容易,我们可以给她讲讲侦探福尔摩斯和糊尔摩斯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个镇,有个7岁的女孩,每骑着红色脚踏车上学。有一放学,她发现自己的脚踏车不见了。
我的脚踏车呢?女孩哇哇地大哭起来。
这时,一个戴大帽子的,穿着很奇怪的人走到她面前,对她,不要害怕,我就是大名鼎鼎的侦探糊尔摩斯,我是来为你服务的。
女孩,我从来没听过糊尔摩斯,我只听过大名鼎鼎的侦探福尔摩斯。
糊尔摩斯气急败坏的,为什么每个人都把我跟那个混账家伙搞混呢?反正,我知道谁偷了你的车,就是那个恐怖危险的丹尼!
哇!女孩叫道,你怎么那么快就知道偷是谁呢?
糊尔摩斯,这没什么了不起的,他就是我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个名字,所以一定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