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关中名镇,历史上以盛产美玉著称,蓝田美玉自古即称华夏“四大名玉”,有质美者莹如蓝,其贵者,一璧便当连城。始皇帝未获和氏璧之前,秦国的国玺便是由蓝田玉中的极品——水苍玉雕成的。
而在兵家的眼里,蓝田有着另外一个名字——三辅咽喉。蓝田处于关中东部,南面秦岭,北负骊山,东接渭洛,西壤长安。因着地处秦岭余脉的关系,境内群山桑嶂,沟谷纵横,最高点的箭峪岭,海拔足有两千四百多米。
蓝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长安的门户,是秦楚通道的咽喉所在。它既是西进长安的最后一道屏障,又因为镇境地形复杂,山峰屹立,纵横交错的缘故,自古以来就是关中通往东南的交通要道。
所以呼尔赫一路追着周灿,一路上披荆斩棘,消灭了不少周灿的殿后军和阻击的宇文军,最后追到蓝田才终于追上,
而再往西不到五十里,便是四千五百年的古都,长安。
呼尔赫与宇文昊、周灿决战的地方,在蓝田城北十里,是骊山的山麓地带的一座高峰,名唤钟鸣山。
有件事情,笔者胡铁每每想来便觉得匪夷所思,雍国开国几十年后,见证落燕时代最辉煌也最激荡的那一代人已经故去。可博也忽的故事仍在民间,在百姓家中,在街头巷尾流传。
只是与博也忽后来领兵十万力存北燕,强势延续燕朝国祚十五年的形象不同,博也忽在人们的心中,却永远是那个悍不畏死,每每身先士卒冲在最前,摧城拔寨不可胜数的纠纠少年!
因为一开始的博也忽,就是燕军中的陷阵之神!
蓝田城北的钟鸣山,此时被宇文昊的中军占领着,宇文昊再傻可也知道两军对战之时抢先占领制高点的重要性,所以他开战之前早早地便派兵拿下了钟鸣山,于是身为友军的周灿和晚来一步的呼尔赫便只能望着山头暗暗长叹。
博也忽仅仅率领三千重骑兵便一举突破了宇文昊前军的防御,直插中军,逼得宇文昊直接退到了主军阵以外。
几分钟后,博也忽已经完全突破了前军,率先冲进了中军,距离钟鸣山上那名红巾红缨的将军——李云翔的直线距离已经不到两箭之地,平地上的话骑兵冲锋不消出个神的功夫就能杀到。
博也忽冲在最前,在挥刀砍下一名宇文军士兵头颅的间隙,瞥见了李云翔的眉头锁了起来。
从忠肃公宇文绝以二十名武仆起家的时候,一直到他统一三秦大地,手下都是以骑兵为主,关中虽然不产马,但是却接近几个著名的产马地,组建一支骑兵部队并不难。
但是几百年后,燕朝对马匹的管制加上骑兵部队的装备成本节节攀升,到了宇文昊这一代,部队已经以步兵为主,军队里骑兵只占五分之一还不到。行军打仗的兵法也按照中原军队的传统来打,
所以,中军的人数不多,但都是负责传令的传令兵、各支分队的军官、主帅的护卫亲兵、指挥军队攻守的金鼓、甚至整个军队的大旗所在。一句话,如果左右两军是一支大军的左右拳头,那么中军就是大军的大脑,是军队洞察战场的眼睛,进行思考的大脑,发出命令的喉舌所在。
中军的士兵不以野战士兵为主,抵抗力更弱,如果说博也忽在突破前军的过程中还算遇到些阻力的话,那么突破到中军后,就真正是狼入羊群,势不可挡所向披靡了。
在远处眺望的呼尔赫等人,只是看见一抹褐色冲进了一片黑色中,所到之处步兵们像是断了线的木偶般垂垂倒下,间或有人头和被斩刀砍下来的断臂残肢飞起,冷兵器掠起的白影转眼间就被飞泼出来的红血所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