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藏书楼,看着突然增高两层的藏书楼,杨松对系统的神奇之处已经没有了丝毫意外。
现在已有十二层的藏书楼是天启城的第一高的建筑,一眼看去就好像是一座高塔,不,这就是一座高塔!
进门以后,沈括马上与杨松告罪一声,便迫不及待的上到最上面的两层。
杨松慢悠悠的跟了上去,看着认真翻阅资料的沈括,没有去打扰他,随手拿起一旁书架上的一本书。
只见热动力学基础这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还没翻看内容,杨松就知道这不是自己的菜。
把这本书放回书架,接着大略的看了下书架上的书籍,什么蒸汽动力学,什么热传递初论等等,直看得杨松他头晕眼花。
这些理科性的东西,对他来说还是有点距离,若是让他看兵法、指挥学、领导科学什么的,杨松也许还看得进去,但这些……
“君上,这还真是一个大宝库啊!”沈括半天才从资料堆中回到外界,看着杨松坐在那无聊的翻着书,也不管其他,一脸兴奋的拿着几卷图纸走上前来。
“哦,是吗?”杨松合上书籍,振奋精神问道:“存中这是发现了什么好东西?”
“回君上,这是臣在楼上找到的蒸汽机设计图纸。”沈括非常激动的抱着图纸,高兴的道:“有了这些图纸,臣要不了几天就可以打造出蒸汽机了。”
“那可真是太好了!”杨松听到要不了几天就有蒸汽机可用,也是非常的高兴,接着问道:“产量怎么样?”
杨松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其实火枪的研制不是没有成功,当时沈括从研究院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手工打造出了一柄火枪,试射成功后,便急忙跑到杨松的面前来邀功。
杨松当时也是非常的激动,火枪,准确的说是前装滑膛燧发火枪的成功研制,就代表着夏国的军队全面进入了热兵器时代。
当杨松一问产量怎么样后,沈括当时的表情别提多精彩。但沈括他又不能欺君,所以只好老实的回答。
而杨松一听产量竟然需要耗时半个月,他也是无语,只好追问原因。
最后得知其中的难题还是在枪管的成品问题,手工制造出一根合格的枪管是需要反复锻炼与打磨的。
因为手工生产的燧发火枪产量之低简直感人,生产一柄燧发火枪的时间,竟然要耗时半个月,就这还是在最新来到工匠人才手中才行。
要知道现在的夏国发展到现在,也不过六年多的时间,有那个闲工夫,还不如多生产两门火炮呢,再加上现在的夏国对于武器没有必然更新换代的要求,所以杨松也就下令暂停生产火抢,等以后技术进步了在说。
因此沈括与兵工厂研制出来的那柄火枪也就变成了杨松私人的收藏品。
如果不是夏国没有那么多的铁匠,人口也不足,人才更不足,要不然杨松也就下令全面换装火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