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等老师在课上读了几篇同学写的范文后,叶奇才明白,原来所谓的真情实感是这个意思啊。
一个同学写的是缅怀自己已经去世的爷爷,写他爷爷怎么这么对他好。
另一个则是写他的妈妈,对他怎么怎么好。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拐的弯比小龙的《深夜书屋》还大,堪称是记叙文中的悬疑文。
后来直到中考前,每次的作文点评,这几位同学的作文,或多或少都再次出现在老师的口中。
只是样子变了变,依旧是死了的爷爷之类的。
老师念的是乐此不疲、学生也听得乐此不疲。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人的作文开篇就一句话,“我的谁谁谁已经离开我几十年了”。
总归要死个把人,这篇文章才算写得好。
亲人和亲情,在初中,占据着很大的分量。
而到了高中,情况又变了,不再是写记叙文了,而是更为高级的议论文。
什么叫做议论文?
其实就是讲道理。
可是在写了三年的议论文后,叶奇发现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每篇议论文,都是辩证的。
什么叫做辩证?
就是这也对,那也对,两个都对。
这还写什么议论文?
都对的话那干脆别写了。
叶奇开始的时候也懵懂过。
后来,也是在同学的启发下,他明白了,议论文的关键就是吹牛逼。
高中写的议论文那根本就不算议论文,充其量也就算是一篇散文。
只要你认识的人够多,知道的名言够多,知道的历史事件够多。再加上一般性的文笔,议论文拿个高分那也是很容易的。
据某高考判卷老师私下透露,老师看高考作文的时候,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
短短的几分钟,就想真正领会到学生用一个多小时构思出来的文章,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此,老师的着重点就在于文章有没有贴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几年前,当然是没有这么一说的,但概念都是相似的,总结来说,就是‘做好人、做好事、说好话’。
中心论点就是‘这是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也是一个共同发展的时代,人们要携手共进,迈进小康社会’。
只要是此类中心的文章,分数一般不会低。
另外一点,就是要关心时事。
很多时事都可以作为论据写在文章里,很多老师看到熟悉的论据,心头会一喜‘诶,这学生和自己的观点到挺像的,不错’。
说是公平公正,但要做的是很难的,老师也有自己的喜好。
而人,最难做到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
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控制情绪了,但情绪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
就像杀人犯,大多都是冲动杀人。
有记者采访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很后悔,当时不应该这么做”。
一个有思想、够理性的成年人,不会轻易做出杀人的举动来,但恰恰相反,在情绪的作用下,冲动杀人,成了并不罕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