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学了!跳出了奶奶家这个小樊笼,但弟弟和妹妹还小,还得在奶奶的阴影下活着,一直到我们家盖好小地震房搬进去的那一天为止。
有人问我性格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我结合自身的特点跟他说,性格是环境变化的产物,环境的变化产生了量变的心理反应和波动,又随时间的增长产生了质变的心理效应,对外表现为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的生活习惯及心理习惯。
那,有没有人突然性格大变呢?有!
环境变化了,新的心理效应产生了,旧的心理效应就隐藏起来了,不到有引发的时候不会轻易发作。但一旦有了合适的引发因素,或者原先的环境重新出现了,就会产生在外人看来不理解的性格大变的现象。
这个理论是真实存在的,是经过我的亲身经历被我证实了的,我深信不疑。
所以,从宁夏回来的这段时间里,由于环境的变化,对我、对我们家全体成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种影响对小孩子尤为最深,因为小孩子正是其心理发育成长、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
俗话说:三岁看小,五岁看大,七岁看老。
弟弟还好说,虽然三岁时被叔叔莫名其妙地踹了一脚,但是那就仿佛外出旅游时被疯狗咬了一口一样,事情过去了就不在乎了,他又回到了宁夏,回到了他熟悉的地方成长到了五岁。
五岁时,他再回到鞍山时虽然性格还是会受到影响的,但他三岁的童年还是比较完满的,没有影响到他自己独立人格的形成,影响的是他成人或者说老年时候的性格以及成就。
妹妹可就惨了,同我一样,两岁时就被抱回了鞍山,虽然全程都是有妈妈跟着保护,没有受到来自外界的异常欺负,但是来自奶奶的气妈妈在忍受的同时妹妹也在受着连带的影响。
就像哺乳期妈妈吃的药有一部分也会进入孩子的胃肠一样,三岁以内也是婴幼儿心理的哺乳期,可以说,妈妈受了多少气,妹妹也旁观忍受了多少气,是认同还是反抗都同步于妈妈的态度。
妈妈是大人,忍受这种不公平待遇有她自己的成熟的心理机制和平衡机制。可妹妹是小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种旁观受气直接影响了妹妹的三观,让她以妈妈表现出来的三观为自己的三观,从而缺失了自己独立的三观和人格。
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就即使妹妹上学了都不能从其心理中一点点抹除。
妹妹还不像我,我比较作,作天作地,不行我就作一通,反正妈妈不能把我怎么样。
妹妹异常懂事,这就决定了她完全没有疏通机制,只能学着妈妈把一切的不公平都忍在心里,憋在心里,对人不会说NO。
这也就是妹妹虽然后来学习好,也异常懂事,但心理逆反期来得比较晚的原因(读大学了才发生逆反)。
逆反期来得早一点,孩子还小,一些事情好处理一些;来得晚了,孩子大了,环境不一样了,面临的事情就比较复杂了,处理起来则更为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