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郎,刘县令上午已对此对详细检查过,并未发现异样!”苏勖说道。
张大象点点头:“嗯,我再看看!”
他说完,就四下查看起来,检查了一两刻钟,也没找到什么线索。
程处亮耐不住性子,一直催促离开:“大郎,就算那魏和是有人指使,证据也定然早就销毁掉,能找到何东西?再说,刘县令那个人精难道还会让证据留在这里不成?”
张大象示意他稍安勿躁:“二郎,你慌个什么?晚餐还早呢!”
唉,这小子,干什么事都是个急性子。
调查完毕后,张大象向李泰告辞,李泰拉住张大象胳膊,非要留下张大象等人晚餐:
“大郎难得来此一趟,今晚就在此吃顿便餐,我二人也可好好聊聊!”
李泰异常热情,让张大象不忍拒绝。
“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多谢四郎!”他感谢道。
接着,二人聊天之余,他把发明草木灰碱的事告诉了李泰,让他蒸馒头解决府中千余编书人的饮食问题。
李泰一听,更加高兴:“嗯,前几日我与房二郎商量,准备请尚食局几人帮忙,他说现在人员紧张,只有去找光禄寺,我还没来得及找父皇呢,想不到如此大的一个难题,倒是被大郎给轻易解决!”
在他计划中,这部书要编制五十卷,按照正常进度,没三四年肯定完不成。
本来府中已经非常拥挤,若再多几十做饭人和若干炉灶,自然会更麻烦。因为当时是以粟米饭为主,要很多灶才行,白米饭可不是每个人吃得起的。
“四郎既然如此担心就餐问题,还有一个办法也可以很好解决!”张大象说道。
“哦?不知还有何方法?”李泰眼睛一亮。
旁边,苏勖也是一脸期待。
“四郎,在下这几年在家中守孝,闲暇之时就在家中看书,偶然发明了一种做面食的方法,就是制作面条。”张大象道。
“面条?”众人一听,不由得都是一愣。
张大象随后又进行了详细解释:“简单说来,就是把面团揉好后,想办法做成细长条状,如此方便晒干保存。
就餐时放入开水当中一煮,顷刻间就可做好,而且还可以往里面添加佐料,是一道非常好的快餐!”
他这么解释,众人一听就明白。不过随之而来又有了新疑问,只见苏勖不解道:
“大郎,要做成细长条状,恐怕也很费工夫,是用刀切吗?”
“刀切虽然也可以,不过那太慢,几个人吃还差不多,如今府中有一千余人,此法当然不行,需要加工机器,再用机器加工面条!”张大象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