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朕有帝皇之气 > 第一百零二章 抱丹大宗师的境界

第一百零二章 抱丹大宗师的境界

折叠主题思想

道德经主题思想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道法自然“的法哲学思想内涵

一、“道“与“德“之内涵界定

1、“道“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阐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老子对于“道“这个概念的总括性的描述道,非当时社会一般的道,即人伦、常理之道,也非当时时人所能命名之道。“道“在老子那里已经超越了世俗社会生活,更加接近于自然法则之道,因为天地万物的始基与母源在于“道“,由道开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此,老子用“玄之又玄“来描述道的特殊性与深奥性,而其实这个“道“虽然“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捪之而弗得“,但老子所言之道并不远人,这里只是老子用“玄“来强调他所言之道与当时社会所言之道的差异性,并且阐述他所言之道的超然性与根基性。

所以老子在后面的论述中又坦言,“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老子感慨道“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老子所言之“道“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潦呵,独立而不垓,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句话意思是,在天地生成之前,宇宙中就有混沌的物体存在,它幽静无声,广阔无边,无依无靠又长存不改,它就是化育万物的慈母。“我“老子不知道它的名字,就勉强称它为“道“,命名为“大“。

由此得知,老子所言之道首先具有物质性,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原始动力源,并且它的存在独立而不可丈量,具有无限性。对于“道“这种力量,老子自己是无法给予它确切的描述的,所以他认为,道只是权宜之称。

道的特性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道体似虚而实,所以体内蕴含用之不竭的物质和能量,但不会因自满而溢出。老子认为,道体柔而不刚,内部单纯,外部朴素无华,且清澈透明,长存于天地之间。所以道无处不在,不管是个人,还是人类社会,包括天地万物都应该效法道而运行,而道法自然,返璞归真。这里的“自然“字面解为自己如此,但是道与自然规律是同一的,也即“国中四大“皆应效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特性,从而保持自身“天长地久“。

老子所处当时西周社会,诸侯各国穷兵黩武,战乱频仍,社会之礼仪伦理已无法恢复,所以老子看透人类社会之所以会纷争不已,都是由于圣人、礼仪、法令、n、智慧等有为措施所引起的,正是因为社会看中名利、实力、好胜等荣誉,所以天下才会出现资源有限性的占有之争。老子因此提出回归自然,顺应无为而治、清净绝智的自然世界的规律,从而才能守弱胜强,达到小国寡民的平静生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克苏鲁世界的第一法师青剑华夏先祖来助,女帝冠绝神州李氏登仙记修行超脱,熟练度面板助我苦练狐娘的疯癫修仙休闲日常斗战天寒元一天尊混沌逆世体我,大口鲶鱼,觅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