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磊的印象中,风格是一位演员演技成熟的标志,是一种很难具体形容的东西。
如果具体形容就是看到那个人的表演,就会产生:“果然只有他才能做到”这样想法的东西。
他的演技老师钱老师在这方面也强调过,新人千万不能强求风格,因为风格是一个自然而然产生的东西,就像花开之时必然会散发出的香味。
所以鲁达的答案没有得到王磊的同意,王磊委婉说道:“我想我这个层次的演员,还是不要去想风格会比较好。”
“鲁达想说的不是你想的风格,而是更实在的东西。”伍伦知道鲁达已经懂了,所以他开口解释道:
“我们有个专门的术语:生活化。你的表演太过生活化了。”
演戏最基本的要求当然是演得像。
但很多人,包括早期的大家们都走进过一个误区:演戏演得像其本质是让观众觉得像,而不是真的演得和生活中的某人一样。
这两者看似要求接近,实际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生活中的人是复杂丰富的,他的动作太过随性没有焦点。这样的人出现在舞台上只会让观众失去兴趣。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吃东西,没人会花钱去看演员真正吃饭,即便这些演员是俊男美女。
所以演员需要提炼吃饭这个动作,将其凝成几个关键的点。通过展现这几个点,让观众意识到角色在吃饭。
当观众有了这个意识,他的注意力就会被调动起来,如此一来观众也就入戏了。
这点在喜剧中尤其明显,比如小品《吃面条》,演员通过滑稽的表情,夸张的肢体动作让明明不存在的面条仿佛真的存在,更让整个吃饭的过程妙趣横生。
戏剧是提炼的生活,这点不仅体现在剧本上,也体现在演员的表演上。演员的动作要有戏剧感,而不是完全生活化。
“当然,我说得话你别说出去,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伍伦冲两个年轻人挤挤眼,“我知道有些人要是听到我的见解,恐怕就会大发雷霆向我开战了。”
他是话剧出身,自然会特别强调戏剧感。
但有些电影起家的导演就很反感刻意设计的表演,认为表演应该是真实的反映。
抱有这种观点的不乏成名大导演。以伍伦如今的地位,他的观点一旦泄露出去,许多学术期刊上估计又会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伍伦可不想做那个引战的讨厌鬼,尤其是在梅兰奖前夕。
王磊沉思一会,总结道:“您是说,我该尝试让我的动作更凝练,更戏剧化。而不是完全依照内心的想法?”
这其实还是表现派的理论,这些标志性的动作就是拐杖。
“对也不对,确实是尝试动作戏剧化,但要发自真心。”伍伦皱起眉,一边在大脑里组织语言,一边思考该怎么解释这件事:
“我不知道你的老师有没有说过,其实并没有什么三大流派,表演的第一要义从来都是发自内心。”
他是导演,对于演员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你要相信你就是这个角色。只不过体验派说角色就是你,方法派说我就是角色,表现派说我在演这个角色。可你看,是不是殊途同归?”
“但这只是第一关,无论你是遵照哪个理论,你都要意识到你的表演是为剧情服务,为观众服务的。”
“你的面部表情很丰富,如果是电影你这样演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