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号,13点40分。
绿洲剧团用来宣传的海报已经立起来。
从大都会随机请来的观众,被邀请的媒体,以及其他大人物陆续到来。
“样稿准备好了吗?”
一个中年记者模样的人询问身边的年轻人道。
他们是京城一家娱乐报社的记者,这次受邀过来采访。
所谓的样稿是记者们为了追求第一时间发布所准备的一种模式化稿子。
这种稿子的优势就是只要填好名字,大部分内容都可以通用。
写样稿是所有实习记者的第一站。
那新人掏出自己写的稿子,递过来。
“精彩的剧情,精湛的演技,完美的灯光影视体验。”中年记者念着上边的的关键词,大致浏览一遍,拍拍稿子:“这是喜剧,你怎么连半句都没提?”
“把精湛的演技改成令人捧腹的演技,在加一句关于滑稽的配乐。”简单修改后,中年记者教育道:
“咱们做记者第一件事就是照客下单,千万要用心写,不要以为通稿就不要费心思了。修改完你就去采访一下朱经理,顺便把茶水费领了。”
媒体的报道虽说是报道事件,但还是要有人物。这个人物当然不能任由记者写。
宣传从来都是人多力量大,但又忌讳人多口杂。
要是你写一个演员,我写另一个演员,那观众的注意力也就分散了,起不到造势的效果。
所以他们这些吃剧组饭的媒体,在写稿子前都会去找剧组通通气。
这个通气的过程就是“采访”,剧组说谁,他们就写谁。
中年记者站在绿洲剧团那宽敞的大厅门口,凝视那张巨大的宣传海报。
这是一张全员海报,基本上有名有姓的角色都在上边。
其中最中间的当然就是饰演夫妇的李淳和宋霞。
他们旁边站着的便是他戏中的儿女:李晓白和王磊。
其他演员则围绕在他们四人身边排开。
这些虽说是新人演员,但大多都已经声名鹊起。
作为老油条,中年记者自然对这些演员都有印象。
所以其中唯一一个陌生面孔立刻触发了他作为记者的神经。
他叫住准备离去的实习记者,指着海报上笑容灿烂的王磊:
“去,和朱经理打听打听这个人。”
中年记者眼睛眯起来,在下边的演员表中梭巡这位陌生新人演员的名字:“王,磊?我闻到了大新闻的气息。”
······
绿洲剧团,后台。
对前边被邀请来参观的媒体来说,看这场戏剧只是一场任务,一份挣钱的工作。
可对于后台已经准备了两个星期的演员,这是一场不容有失的考核。
因此整个剧组绷紧所有的神经,一遍又一遍确认可能会发生的情况。
王磊看起来是其中唯一一个例外。
距离上台不到二十分钟,其他人都在确认自己的妆容、戏服,他还在翻着那已经快翻烂的剧本。
他当然也紧张。尤其是想到这是他第一次在这么多媒体面前亮相,王磊的双腿都忍不住开始打颤。
但也许是因为紧张过头,他的大脑反而开始下意识回避去想这些东西。
现在,他的大脑里想的便是秦奋昨天为了还他人情说的那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