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全球战国 > 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组阁

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组阁

这一招,是阳谋。但朱由栋不得不接招。

“张公,这方从哲孤还是知道的,现任的吏部左侍郎嘛。但这吴道南是何人啊?”

“殿下,吴道南是江西崇仁人。万历十七年的进士,今年五十有三。自二十三年前出仕以来,主要是在学政、礼部一系打转。现任北京礼部侍郎。此人的文章是写得极好的,具体办事能力也有。臣个人觉得,其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曰过于爱惜羽毛,二曰胆子太小。两者综合,便是没有担当。”

“啊?这样的人如何能做阁老?算了,升一级,让他做礼部尚书吧。”

接下来,李三才推荐的吏部尚书人选是赵焕。

“殿下,赵焕是山东掖城人,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入仕以来,地方官、兵部、刑部、吏部、都察院的官都做过。这办事的能力是无需担心的。只是此人现在赋闲在家,也不知道能不能闻诏而来啊。”

“张公,此人为何赋闲在家?”

“呃,殿下,此人是山东人啊,这性子直的很。当年张居正丧父,朝廷诸官都上书要求皇上夺情。少数不肯上书的官员中,这位赵焕就是其中之一。后来皇上征收矿税,大量官员极力反对,他却公开支持,只是说要注意征收方法。所以,最近这些年,他是屡遭东林党n的,经常因为长期写自辩而无法上值,后来干脆就只有致仕了”

“孤明白了,孤有信心将其招来。”这种人,当然是必须要弄到朝廷里来了。嗯,这个言官一n,被弹的人就必须停职写自辩的规矩,一定得改一改。

接下来,朱由栋把各个大佬提出的人选一个个的提溜出来,张世泽一一进行点评,到了这天晚上的深夜,总算是把六部以及都察院的人选,全部确定完毕。

1612年12月11日,第二次国务会议上,朱由栋首先就是确定相应官职的人选。在经过一番或激烈,或暗流汹涌的争夺后。监国殿下终于完成了他任职以来的第一次组阁。

内阁阁老:李三才、方从哲、温体仁太孙教令特进。

吏部尚书:赵焕。

户部尚书:许弘纲原南京兵部尚书。

礼部尚书:吴道南。

兵部尚书:王象乾。

刑部尚书:刘元霖。

工部尚书:徐光启。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孙玮、杨廷筠。

此外朝中尚缺额的侍郎、郎中、主事、御史等各级官职一共44人,也一并补齐。

在这些职务中,朱由栋特意的提拔了几位年轻人。

成基命,任兵部武选司郎中。李标,任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吴宗达1604届探花,任礼部司务。黄士俊1607届状元,任户部主事。施凤来历史本位面超级阉党任刑部主事。

地方上,王绍徵由应天巡抚调任顺天府尹,张以诚接任应天巡抚。

孙承宗升任福建巡抚,熊廷弼继续担任云南巡抚,杨镐继续担任蓟辽总督,李之藻出任浙江巡抚。

而最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也是最让大家羡慕的,是赋闲在家多年的袁可立,在这个时候再次得以出仕,而且起步就是东南总督!

在这一轮人事调整中,除了太孙自己的班底和南京的老臣子们得到升迁外,浙党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赢家。楚党虽然获利不多,但有熊廷弼这竿新的旗帜在,一口元气还是保留下来了。齐党随着赵焕登上吏部尚书的位置,已经算是重整旗鼓。

最惨的就是东林党,郭正域s,叶向高致仕后,星、邹元标都又无法复职。再加上这一年顾宪成去世东林党的大佬们彻底失去了在政坛上再次活跃的机会。而目前东林的年轻人里,左光斗、杨涟等人因为年初的离间天家情分案被一撸到底,暂时也看不到撑起东林大旗的希望。于是东林上下,以及东林背后的江南商人、士绅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1610年殿试榜眼,因为父亲去世回家丁忧而恰好躲过1612年年初那场清洗,并即将于1613年回到朝廷任职的,钱谦益的身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