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阵天知,他并不算太过放在心上,尽管对方已经宣称是“伏虎拳大成”,但那又如何?少林寺就是一个以年龄算修为的地方,你再过二十年能学到般若掌就算你是少林寺稍有的天才了。
此外还有个好处,天知在寺中地位不同,多受长辈垂青关注,能和他对阵,无论胜败,得到苦智禅师评价的可能性都要比与旁人对阵高处一大截。
天知长相平平无奇,但身有一股淡泊宁静的气质,平日待人接物也没有丝毫傲慢之色,只是他课业较之同辈僧人更为繁多,少有闲暇与诸僧娱乐,才给人一种疏离感。
二人施了一礼之后,荀礼摆出了罗汉拳的起手式“身临苦海”。而另一边的天知,不知为何没有以伏虎拳起手,而是同样摆出了“身临苦海”的架势。
荀礼一愣,隐约明白对方的心思,不欲以高压低。
天知率先一招“拗步拉弓”欺身上前,荀礼脑子还在思索应对之招,身体却已经先起一步。他足跟不动,足尖左磨,身子随之右转,成右引左箭步,轻轻巧巧的便卸开了他这一拳。这是少林长拳中的一招“右穿花手”,本来其后还需左掌握拳护腰,右掌切击而出,但他对少林长拳实在是没有习练,只是往常见过许多初入寺的弟子演示,自然而然地便以此身法避开了一拳,其双手刚刚从“身临苦海”的守势中放下,垂在身侧,没有丝毫反击之意。
殿前的诸位禅师,第一次神情起了变化。
荀礼心里有了底气后,开始认真以罗汉拳拆招,出手之时三分凭着理智,有七分是跟着感觉。
他罗汉拳已至炉火纯青之境界,较之天知甚至要高出一些,即便少林寺如何强调根基之重,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花上太多功夫在这一门入门拳法上。
两人罗汉拳修为的差异就导致了二人以罗汉拳拆招之时,天知拳脚稍有动作,荀礼便能猜到他将要使出哪一招,提前便阻截而上,令天知打得异常憋屈。
荀礼对罗汉拳的掌握不仅在于对天知招式的预测,还在其自身招式的变化之上。
只见他挡开天知侧身的一掌,随机坐马拉弓,一记冲拳,正是罗汉拳中的“黑虎偷心”,击向天知左肋。天知反应迅速,双手平举胸前,一式“偏花七星”封向荀礼的拳头。荀礼拳未过半,招式一变,马步起身后撤,拉开身位,随即蹂身而上,又是一招“二郎担山”。
二人应变之快令场中不少初学的武僧叹为观止,而在正字辈的师傅眼中,更为难得的是如此变幻的拆招中,二人还能保持极为严正的拳架,出手已经隐隐有着寺中高手的风范。
再拆过十余招,荀礼越打越是来劲,越打越是顺手,尽管他不曾于拳中附上内力,可不俗的内力修为让他的精力变得绵长不绝。两人再过一招,互换身位,荀礼看见天知的额角已经凝出了一滴汗水。
荀礼出招极尽随意,这边左手还是“童子拜佛”,其势刚消,右手便另起“青牛摆头”,这非是左右互搏一心二用的神通,而是在对招式理解到一定程度、且对手远不如自己的时候才能显摆出的随心所欲之态,名副其实的“赐教”。
看到这里,尽管天知尚能维持,天字辈的小僧看不出来,但正字辈的师傅们已经各个面色肃然,刚才还有两个打哈欠的也早已收起了懒散的态度,苦字辈禅师们倒是神态如常,不动声色。
荀礼的师傅正文已经双目圆睁,不敢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一切。不过比起身后一帮下巴都要脱臼的徒弟们,还算是没有过于失态。
二人翻翻滚滚拆到了五十招开外,之前的数场,除了表演性质的前四场外,每一场都在五十招以内就结束了,这其中大半都要归结于少年的体力难支。荀礼自不用说,天知也是打小就被师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人若想以体力分胜负,怕是要等到百五十招开外。
荀礼的出手速度逐渐上升,天知难以招架之感越来越强烈,他虽是以礼待人,修养甚好,但也不是迂腐之人,眼见得罗汉拳造诣实没有对方深厚,这招“仙人指路”使完,终是拳势一变,以伏虎拳对罗汉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