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此间三十九年事 > 第九十二章 雁门

第九十二章 雁门

又过了几日,张幼初烦着慎伯要典籍。

慎伯先是教了一些粗略的,张幼初倒是一学就会。

慎伯只怕张幼初贪多嚼不烂,让他先修行着。

张幼初无奈,只好作罢。

眨眼到了四月。

京城至今,也没传出土司王称帝的消息。

尚克宸仿佛霸占京都后,只是抢掠了一番。

让人觉得可恨又可笑,不过倒是苦了京南京北的百姓。

好在京师被破之前,就已经有半数流民闻风逃到了各州。

再加上党兴归大学士的散尽家财,党门先行,着实是领了一些风头。

到如今京师沦陷,已经有大半流民逃往各州。

并州离京师最近,故而人口一下子多了小半。

好在并州土地广阔,又不同于幽州直辖各县,而是设置了一州四郡,再下辖各县,如此一来,处理流民灾民,比幽州会简单很多。

说起并州共有四郡。

分别是东常山郡、北雁门郡、西太原郡、南上党郡。

王可痴与孔非淳对决的那处山下,便是在常山郡内。

那里有一处高峰,直插霄汉。

而今天,山脚下重建了那一间茶馆,只不过门外站着的,却不是当初的那两位道士。

而是一副皇家气派的队伍。

约莫有千人之多。

有马车,有华盖。有高头大马。

茶馆里出来一个人。

身穿着一身麻布,躬身驼背,垂垂老矣,两条白眉垂了下来。

领队的大马停,那将军一挥手,车马止步。

“老丈,这里可是到了并州地界?”

那老者笑了一下,吃力的抬起头。

“是了,到了并州咯。”

那将军一抱拳,没等说些什么,就见那老者挡住了马头。

“老朽在这儿,等你们一年了,怎么才来并州?”

那将军愣住了,不解道:“老丈是何意思?”

“只是告诉你,别再深入并州了,再往并州,只怕要人仰马翻。”老者说完这句话,垂了垂背,叹息道:“算是还了先帝的人情。”

说完,这老者就朝山上走了,也不眷恋。

当初孔非淳与王可痴听得那段《美人图》,便是他讲的。

那将士不解,却只是觉得被那老者一语道中,当即道:“还请老先生指点!”

“忘却一身血骨肉,但留半念向玄机。”老人说完这句话,回了回头,叹息道:“这个时候了,还说什么指点?你们别到并州,也别回京师,去幽州,出海吧。”

说完,那老人便消失在山间。

只剩下那将军牵着马,眉头皱着,唤来一小卒,低声。

“把这事儿,说予尚书大人!”

吏部尚书是个微胖的老人,此刻正坐在轿子上,听了此事,眉头大皱。

“模样如何?”

那卒子想了片刻,低声道:“忘了,好像记不得了。”

吏部尚书叹了口气,道:“本官知道了,退下吧。”

“是!”

并州,雁门关。

雁门关依托雁门山而建,绵延百里有余,是并州防御凉州的天然屏障。

而雁门关更以“险”著称,被誉为“九州第一关”,更有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有一将,手拿一杆大戟,上面纹着金色的獬豸,身骑一匹紫色长鬃马,身后排着的,是凉州的精锐,八千大戟营。

城上列满了并州黑狸军,手拿长枪,镇守关前。

忽然关门大开,走出一将。

也不穿铠甲,只是身穿一袭文士袍,腰间悬着一块玉佩,胯下骑着一头黄色老马。

正是并州军的大将军,崔洞年。

崔洞年夹了夹马腹,老马上前,横在大戟营前。

“魏掌啊魏掌,这才不到半年,你怎么又来叫阵?”

来将,正是凉州十二云台将之一,木獬魏掌。

魏掌不愿多和崔洞年言语,而是提起大戟,策马冲杀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水源王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封州王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无敌万岁爷一步一音紫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