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的是,经抢救师傅很快醒来,仅受了些挤压的外伤。应声松了口气,谢天谢地,没有出人命啊!
站在白龙港畔,应声望着坍塌的土窑心疼得要命。曾记否?土窑上空泛起浓浓的黑烟,飘向白龙港上空,那拉长的烟带似乎在与白龙港比谁长谁短呢。那挑泥挖土的,夯泥做土坯的,运砖运瓦的……好不热闹。
应声把支委们带到窑桶里开现场会,大家在窑桶底部转来转去,看着坍塌的窑门,砸坏的窑炉,心痛不已。他们将在这里确定土窑的命运。
自途说:“这几年群众建房都是买的土窑的砖瓦,只有修复起来才能方便村民,砖瓦可不好买呀。”
柏青说:“建这座土窑虽然花钱不多,可都是用老百姓的汗水筑成的,还清了老百姓的人工钱和土地的补偿费后,村里的收入可不少。我同意修复。”
老赵问:“这个土窑占地面积有十几亩吧?”
“有,土坯泥土的占地、制作和晾晒土坯的场地,加上成品砖瓦的堆场,用地不少呀。”自途告诉老赵。
“我知道你们对土窑有感情,但是同志们想想,制作砖瓦的泥土,都是取的耕地的二层土,已经有一大片土地被挖了,这样下去,我们村里的土地还能挖多少年?再说烧砖全是用的庄稼秸秆,烧一窑要冒多少烟?如果每个村都建一个窑,整个柳桥乡不就乌烟瘴气了吗?”
老赵的一席话大家感到很新鲜,农村人谁吝啬过泥土?谁嫌弃过焚草的烟雾?但是,又觉得很有道理。应声陷入深思,可他还想多听听赵老的想法。
“赵老,您再说说。”应声说。
“大家可以抬头看看。”老赵手指着土窑的顶部说。
支委们坐在窑桶的底部,顺着老赵的指向,抬起头向上望去,啊,只是一个筛子大小的天!老赵说:“我们不能坐井观天,要看到外面的世界,要看长远一点。土窑占的地可以建一个不小的工厂,那利润是土窑没法和它比的。机械分厂大家是不是尝到甜头了?才那么点大的地方,挣的钱是土窑的多少倍?”
自途和柏青连连点头,觉得老赵有见识。应声觉得赵老看得远,他从情感上是舍不得废弃土窑的,毕竟为村里挣了第一笔钱,也解决了群众建房的实际问题。现在群众的房屋建得也差不多了,砖瓦需求也不会太大。赵老说得对啊,村里不能再靠挖土冒烟来挣点蝇头小利了,挖废土地污染环境的事不能再做了。要按照当初建机械分厂的思路,眼睛向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既然窑门倒塌,那就顺其自然,祈求天助人愿吧。
“我这次西北之行收获很大,不仅为广志找到了生身父母,还带回来了重要发展信息。我所在的二二〇厂有很多科技人员要安置,准备通过投资地方新产品的办法搞合作。只要我们有好产品就有合作的可能。”老赵说。
“这是件大好事,这条信息太重要了。可是,要找一个好产品太不容易了。”应声有些激动但又很为难的说,自途、柏青连连说“是呀”。
“你们还记得应声召开了在海通打工的小伙子的座谈会吧,说市合成纤维厂进口了成套中央空调机组,很先进。我就留意了这件事,查找了很多资料,目前,这类产品我国还依赖进口。这次回二二〇厂也找到这方面的专家请教,其实并没有那么悬乎,依靠国内技术完全可以生产。”
老赵把大家的心说得热乎乎的。支委会作出决定,告别土窑,把这块土地用来发展工业,同时决定研发中央空调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