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呀,你们村调工程师的事,确实不好办。看你兄弟面上,我帮你出个注意。”张祥又说。
“谢谢张哥指教。”应声不无感激的说。
“老弟,我可以与县风机厂厂长打声招呼,你说的这个工程师就调这个厂。然后村里和厂里签个协议,工程师就到村里工作;他的工资等一切费用由村里承担,村里把钱按时汇到工厂,由厂里代为发放;村里还要象征性的交点管理费,多少好商量,不是有我周旋嘛?”
“这个办法好。”应声很兴奋,他真感到这是个曲线引才的法子。
“但是吧,人家调进一个人,又不在本厂工作,难度大呀。”张祥略显为难的说。
“那么怎办?”应声问。
“老弟呀,人家要承担责任的,你得表示表示。”张祥直言不讳的说,“厂长家刚分了房,你们村里不是方便吗?弄一套组合式家具呗,这事我来联络。”
“明白!”应声嘴上似乎是答应了,但是心里在想,胃口可不小啊,一套组合式家具多少钱?从哪儿列支?
“领导,你打包的菜备齐了。你姐夫今晚也在这儿,风机厂办公室刚打的电话,说厂长来。”老板说。
应声这才明白,张祥说的厂长是他姐夫。他怕张祥知道他听到了老板的话而不高兴。便装着酒多了的样子伏案打呼噜。张祥看看应声醉酒的样子,拍拍他的肩膀说:
“老弟,还行不行?”
“啊,不好意思,我出差没有休息好,都睡着了。”应声打招呼的说。
“再来一杯就结束吧。”张祥说。
“行,听大哥的。”
两人分道,张祥握着应声的手说:“咱们是兄弟了,有事直接来找我。你们引进人才挂县风机厂的事好说,刚刚说的家具的事,不一定的。当然你们真心想表示,厂长肯定会如数结账。另外,还可以把人才挂乡里呀,你好好和乡书记说说。”应声激动的点点头,“太谢谢张哥了,今后一定少不了麻烦您。”其实,张祥热情直率,大大咧咧,乐于助人,又有爱占点便宜的德行,应声立即搭准了他的脉,眼下世风浇薄,不打进这个突破口,还有二门?
应声很开心,虽然花了点小钱,但收获挺大的。他想,马工有三个渠道可以到村里来工作。既可以调董厂长所在的海通市交通机械厂,也可以调张祥姐夫所在的海潮县风机厂,还可以调乡政府,然后驻村工作。到底选择哪条路可行可靠,他还得好好斟酌一番。
应声大脑中在斗争,马言骏到底调到哪里好呢?他虽然有了主意,但作为村里来说,第一次引进高级知识分子,这么大的事还是要放到支委会上集体研究才行。
“交通机械厂虽说是村里机械分厂的总厂,但毕竟是市里的厂,中间还隔着一层海潮县,万一人家卡我们的脖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刚认识张祥,由他介绍挂县风机厂,可能不靠谱。”自途分析说。
“董厂长为人不错,卡脖子到不至于。但是干部的任命都是组织决定的,万一他调走了,与新厂长协调是不是就比较困难啦?挂县风机厂不太合适,具体问题很难协调。”柏青说。
老赵说:“两位的意见我都赞成,还是把马工的人事关系放在乡里为妥,有什么事都是乡内的事,好解决。”
其实应声自己也是这样想的,“既然意见高度一致,那就把马工调到乡机关吧。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必须乡里同意才行。”应声最后说。
人往往考虑问题都是立足眼前,再过若干年也许会觉得这个决策是错误的。但是,又有谁能预见到若干年后会出现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