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来是督建二公主府的事,那还好,季雨菲顿时放下了一半心:
“怎么啦父王?这母女俩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还不是为那公主府?!这事,其实是工部的事,我只不过是在旁边监督一下,那张妃自己倒没出面,却让长安出来传话,说是婉贞的想法,一堆的图纸要修改,工部的人当然不干啊,这是外行指导内行!而且预算都是事先做好的,这改来改去的,多花的银子我找谁要去?回头内务府的人又要来找我,真是烦死!我一堂堂亲王,竟然摊给我这么个差事!切,长安还借婉贞的口,说他皇妹不懂事,竟然还想着要参照婉淑府上!人家婉淑好歹是嫡长女!”康王说到气愤处,便又把那把刚才扔掉的扇子给捞了回来、打开使劲扇。
季雨菲觉得这事不难办:“这有什么好生气的?父王,她们要为难你,你就去跟皇伯父说,你担不起这份差事,让他们另请高明好了!”
“要真这么简单就好了!”康王再次把扇子“啪”地一声放下:
“此事是你皇伯父钦定,虽说不是正式的官职,但也轻易推脱不得,这也是张妃她们认准了我不会撂挑子的原因。再者,我毕竟算是婉贞的叔王,侄女不懂事,对自己婚后的宅邸上心、提要求,也合情合理,我这做叔王的,如何能不尽心尽力?”
季雨菲一边听一边点头一边眼看康王又把那扇子放下了,便赶紧一边应和着一边把手伸过去拿那扇子。那扇子她记得康王很是喜欢,据说扇面是幅前朝某个大家的丹青,传世的不多,也算是挺珍贵的,可不能被康王这么拍来拍去的给弄坏了。
康王眼看女儿悄悄地把扇子拿走,嘴张了张,到底也没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然后话题一转,说起了早上去护国公府的经历:
“算了,这事以后有的烦,随它去!父王先跟你讲讲早上去谢家的结果吧。”
据康王的转述,哪怕是护国公那样平时看着随和的性子,听了他的话,也是气得拍了桌子。好在后来连谢老夫人也听了动静过来了,护国公才敛了性子。
可惜就连谢家,也不得不承认,康王说的这种可能性,其实十之八九会发生,毕竟根据三公主的调查发现,皇帝对安国公府的心思,都不是一年半载了,那么对其他的国公府,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心思呢?
虽说安国公府的目标更大,毕竟天高皇帝远,但护国公府好歹还有个老二谢远将军驻守西北,加上一些近支子弟,他们谢家本来就是在京城传了两朝仍屹立不倒的大家族,惹皇帝猜忌也正常。
最关键的是,此次跟康王府联手,大咧咧地先行定了亲,这可是犯了皇帝的大忌,加上几年前婉拒二皇子的亲事,他们谢家也算是胆大妄为了好几回了。
当然,谢远在边疆一直谨慎行事,谅那皇帝一下子也挑不出什么问题,或者说就算要挑事,要么早就在计划当中,要么就是要徐徐图之,但在对付安国公府的当口,料想皇帝没那么多心力来以一敌二,而且也容易生乱。
那就很可能朝小一辈的下手。
三个人分析了下,老二谢远家的孩子如今都在西北,连谢家唯一的千金小姐谢玉珠如今也在那边成家了,暂时应该是鞭长莫及的,而且跟康王家也没有直接关系。
那就还是护国公谢遥这边的两个儿子比较好下手些,但世子谢宜海在户部干了多年,考勤风评什么的都不错,又有岳家威远侯府牵扯在内,皇帝要下手也得思考一二。
独有这小四谢宜江,本身就是此次定亲事件的主角,加上又在宫内做事,皇帝有心、也有力随时朝他下手。
说起来,护国公都很是懊悔,当初皇帝给了小四副指挥使的差事,自己还挺得意,现在想来,小四当初在行宫救驾,搞不好就是皇帝布下的一招棋:
皇帝其实早就知道康王相中了他家小四,也预料到如果出事,太后定会让康王进山寻找,毕竟当时两个皇子都已随他进山打猎,之后太后身边最信任的肯定是她亲儿子,而康王最信任也最想抬举的势必是他家小四这位未来的女婿。
得,这么一想,皇帝简直是什么都给算计好了,只等着大伙儿入局。
偏偏自家还沾沾自喜,以为小四福运到了又被之前的顺利冲昏了头,因了莫须有的太后传话预警,其实估计也是皇帝使的激将法,就不管不顾地跟康王府私下定了亲。
唉,现在想来,倒也不是说不能跟康王府定亲,就是这每一步都被人算计的感觉,唉,越想越觉得可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