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老,您说,有没有可能,一个人既修灵武之术,又修祭言之术?”
酒楼一间雅阁内,上首坐着的白衣年轻人偏过头,向旁边的老者询问晌午时候看到的情形,说起那叫做‘黄飞鸿’的孩子时,眉头不由的轻微皱起。
“祭武双修?倒也不是没有过。。。”
老者头发花白,一脸褶子,按年龄应是房间内最长,可是对于白衣年轻人的问话,依旧显得恭敬。
“哦?可是为何从未见过?”
白衣年轻人双眼亮起,饶有兴趣的问。
“哈哈哈,刘公子不知情,倒也实属正常,御靖年间的老黄历了,当时也算是奇闻了。”
“喔?愿闻其详。”
“那老汉就与刘公子絮叨絮叨,”
老者直起身,扫视了一圈屋内众人,慢悠悠的讲来。
“伏沧山,诸位都听过吧?。。。”见众人点头,老者又讲
“伏沧山上,有个伏沧派,早年算得上能人辈出的名门。退蒙人,攻南蛮,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可是,近些年你再看,它却山门紧闭,名声不显,这是为何?”
众人摇头,有两人甚至只道这伏沧山是处地名,却不知还有门派一说。
“就是因这祭武双修!练过之后,假以时日必然出岔子,轻者祭武尽废,重者。。。”
“重者如何??”
一名脸型清秀的青年问到,那目光清澈,如泉水一般。
“。。重者,爆体而亡,尸骨无存。。。。是故这祭武双修被列做了禁术,早已在我顺国销声匿迹了。”
“禁术?。。。那会不会有人自发摸索着练出来?”上首的白衣人又问。
“摸索?。。。难,”老者摇摇头,
“一者说来,如今这十余年间的灵气,虽然充沛,但却难以驯驾。比之御靖年间,已然飘渺了许多,常人想察其所在,皆需借助灵丹法器。
而若要汇聚灵气,更是讲求天赋,或铸心海契机,或扩自身灵脉,一心一意尚且极难成功,何况一心二用,心海灵脉同修?
再者说来,祭言所聚灵气,汇集于天地万物之中,祭师用时引导而来,施后自身不存分毫,修的,只是一念之间,聚散之中的那股‘势’。”
老者说到这里,抬手朝向墙角摆放的翠竹,隔空一推,那竹叶便哗啦啦的抖动起来,然而众人却没有察觉到丝毫的风。
“而灵武之道则又不同,灵气是要纳于体内,存于气海的,就如这吃饭一般,吃多少饭食,有多少力气。”
说罢,用手指按着碗碟,向前推了寸许。看了看若有所思的众人,笑到:
“习了灵武之道,吐纳、发力、作息都会变得与常人不同,处处都在接引天地灵气存于己身。
而祭言之术讲求万物有灵,皆为所用,一言发出,万般灵气都随之散去,诸位想想看,若是两术同修,将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