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最精彩的是与宁道奇一战,此战固然精彩,却被一种莫名的哀伤所掩盖,此战终成宋缺之名,也终伤宋缺之心。可以说,梵清惠是此战的始作俑者,尽管可以为此战冠上民族大义等很多的解释,但终究脱不了一点低微的概念,只她未曾想到宋天刀一点不比宁道奇要弱,九刀之约,只能让她用罪过罪过来掩饰内心的震撼和些许的惭愧。九刀之约,只用八刀,最后一刀或许宋缺不是要用在宁道奇的身上,而是在梵清惠的心里吧!在宋缺的眼睛里,此战固是一种关乎生死,但又何尝不是对几十年前感情以另一种方式的了结。由“舍刀之外,再无一物”到“得刀而忘刀”,或许这样的结果连梵清惠也想不到,依稀还记得那样的一段话“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有意思有意思,不过既身陷苦海,方外人还不是局内人,谁能幸免?故众生皆苦”。此战对天刀的影响,可见一斑呀。不是不能拒绝,不是不能躲避,只是躲避了一时的因,躲避不了一世的果呀。
在他退出了中原的逐鹿时,是否早已经预料到局势的结果呢?
对于曾经的遗憾,可以用刀道的追求和摸索来填补。
对于汉统的大兴理想呢?自己没有实现,寇仲终于也没能实现。
之言编辑
早年登上阀主之位,整顿岭南,平定夷乱,联结南僚诸雄,时隋帝杨坚扫荡南方,以十万大军欲征岭南,宋缺率一万精兵对阵,双方决战於苍梧,宋缺十战十胜,杨坚遂采怀柔政策封宋缺为镇南公,宋缺虽然接受封号但从未上朝,杨坚一生以未能收服岭南为憾。
宋缺在军事上可说是个全方位的战略家,瓦岗军首席军师沈落雁曾评道:若说寇仲是天生
的卓越统帅,宋缺就是博通古今衰变、中土最高瞻远瞩的军事战略大家,足见宋缺的高评价。
宋缺深谙兵法,擅於分析天下局势,精於作战上全方位的布局,而且由於宋姓军阀在岭南拥有相当高的地位,宋缺在岭南子民的心目中就如同神一般,一旦让宋缺徵召士兵并且加以训练,假以时日必成为另一支对天下举足轻重的精兵。
岭南宋家一直秉持著恢复汉统的精神,因此当天生将才寇仲找上宋缺後,两人一拍即合,宋阀与少帅军结盟,并且提供各种财资物品上的补给。
当李唐准备进攻洛阳,也就是宋缺出山之时,但包括李世民、寇仲等人,都认为宋缺要等到春暖花开才能北上支援,而寇仲势必得陷入苦战即洛阳攻防战。少帅军即使兵精粮广,仍属於新兴国家,西方唯一的屏障是为洛阳王世充,也因此不论寇仲多不喜王世充为人,仍需倚赖洛阳抵御李世民的进攻。
洛阳陷落後,寇仲一路南撤,兵力死伤惨重,南撤到天城峡准备进行最後一击时,宋缺竟然及时率领宋家军赶到!因宋缺不是等到春天才北上支援,而是以岭南偏僻、消息不能即刻北传的因素,利用之间的时间差距北上,在冬季结冰期前与少帅军会合,此举再次证明了宋缺的高明之处。
天刀非道
何谓“天刀”?那就是能够让人体验到天道对于一个武者的真正影响。这一刀虽然还没有出,可是给人的感觉就已经如同天道对一个人的审判般的让人无力阻挡。此时宋缺不再是一个人,而变成一种天道的代言人,是终极的裁决。
比武结束,寇仲虽然活着。事实也果然如此。到“天刀”和散人对决时,第9刀已经有了5成把握将被誉为中原第一人的宁道奇解决。天刀到底为何物?代表的真是天道吗?这是什么样的刀?他虽不是所谓的宗师之一,但他的境界绝对堪比甚至超越几位宗师!
天刀?道也?道可道,非常道。天刀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