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有点事情,更新晚了点,请大家多多担待
三月份的北京城,虽说已经是进入了初春,天气也开始逐渐回暖,树木也都开始重新长出了嫩芽。但在早上的这一会儿,空气中还是带着一丝丝的寒意,会让人冷不丁的打一个哆嗦,用一个词来说就是“春寒料峭”。
等朱友建洗漱完毕收拾停当,走出乾清宫的时候,天色也还是灰蒙蒙的一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到那丝丝寒意,朱友建搓了搓双手,呵了一口气,这才迈步走下台阶。他也不乘坐轿辇,就这么一路步行来到皇极门处。
这时候午门上五凤楼的鼓已经敲过了第三通,大汉将军们已经在金水河两边摆好了仪仗阵列,放眼望去,也是蔚为壮观。等钟声响过,文武百官们便依次从左右掖门进入,在金水桥南边按照品级排好队,等待着鸣鞭。
看过清宫戏的很多人都会误以为上早朝时,一个太监在那里甩鞭子是清代独有的,其实不然。“鸣鞭”这道礼仪实际上早在宋代时就有了,不过直到明清时期才正规化、系统化。不信可以去看看水浒传,第五十三回中的内容就有徽宗皇帝上早朝时鸣鞭的情节。
待鞭声响过,大臣们依次过桥一直要走到皇极门的丹陛前,文官在左,武官在右,站定后相对而立。在这期间,会有有负责纠察的御史在旁监督众人的动作,凡是有咳嗽、吐痰、拥挤或仪态不整的都会被记录下来,等早朝奏事完毕后汇报给皇帝,听候处理。不过一般来说,很少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便是偶尔有,朱友建也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批评一顿了事。
皇极门上,廊内正中设有御座,称为“金台”,皇帝就是坐在这里进行早朝的。一般情况下,皇帝都会乘坐御辇来到皇极门。但朱友建向来不喜欢乘轿坐辇,皇宫就这么大,根本没必要搞得前遮后拥的。特别是他让朴初珑进行大规模的裁剪宫内人员之后,他上早朝就从来没坐过轿辇。
钟鼓司奏乐后,朱友建龙行虎步,走到皇极门的中央,在御座上坐好,再次鸣鞭后便会有鸿胪寺的官员唱班,文武百官一起走进御道,想他行一拜三叩的礼节。
看着台下站着的众人,朱友建是有心把早朝的位置换个地方的,毕竟露天开会,一年四季总会有不方便的时候。但除去三大殿外,剩下的宫殿能够站下这么多朝臣的地方确实找不出来。要想寻找一个能够站的下几百号人的合适地方,还真不是这一时半会儿就能搞定的。
等群臣行礼完毕,便到了奏事和处理政务的时间。这也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是先有鸿胪寺的官员出班,对皇帝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人数。不过最近朱友建没有安排官员离京就任,也没有人入京述职,所以这一项就略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