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剪不断理还乱的雨丝悄悄停歇了,江面上一杆子高的初升红日也不见了踪迹,天空中阴云密布,隐雷由远而近,轰轰作响,迎面而来的飓风,猛烈的撞击着数丈高的白布云帆,发出嘭嘭嘭的巨大动静。
顺流直下的风向变了,本来用于借力的数面铁船帆,瞬间就反置成为向前行进的障碍,大货船的航速因此急剧下降了好几节,几个艄公迅速爬到船仓顶部,有条不紊的调整着风帆的方向。
随着船帆慢慢转向,十丈多长的船身开始有节奏的左右震荡,李小宝正仰头观望艄公们娴熟的调帆,冷不防一个趔趄,顺势跌入对面吴盖的怀里,两个大男人尴尬的拥抱在一起,对视良久之后,他俩突然莫名其妙的放声大笑起来。
嗬,这俩小子是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吗?
吴益悄声嘀咕了一句,船头的江风在耳边呼啸,连他自己都听不清刚刚说了什么,正准备回船仓里歇息,忽然想起军头司的情况还没打探清楚,于是就把吴盖拉到紧靠右侧船舷的避风棚里,细细问个明白。
原来所谓的军头司,全称为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最初是两个互不统摄的皇家侍奉机构,即军头司和引见司,前者负责拣阅禁卫士卒,后者专门向皇帝引见低阶武官,由于其监控对象皆为在京师驻扎的御前诸军,最终两司整合为一司,并在番号前面特意加上“御前忠佐”四字,以示官家恩宠之意。
南渡之后,由于战事日趋紧张,军头司被赋予的特殊使命越来越多,除了向皇帝引见低阶武官,在后殿递呈军政公事之外,还负责为拱卫天子行朝的禁卫师旅招募、拣选和分配兵额,并且暗中操纵三衙诸军低阶武官的晋升,插手武举科考,往地方军队里派遣大小使臣等等细务。
最值得一提的是,它有一项其它皇家机构不具备的特权,即是在作为仪卫陪同皇帝出巡之时,可以直接承受军民士商等庶众的讼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拦圣驾告御状,总而言之很接地气……
仔细聆听着吴盖滔滔不绝的解释,吴益那双犀利的眼神越来越明亮,那情景,就好像是航行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茫茫大海里,面前突然浮现一座光芒万丈的灯塔,前路豁然开朗!
阿哈,这个所谓的军头司,不就是南宋版的军事统计调查局吗?将来若是有机会掌控这个肩负特殊使命的皇家机构,也就可以效仿当年的戴老板,只手遮天,为所欲为……嗯嗯,光是想想都能让人激动得浑身颤栗。
事实上,正如他所想像的那样,当年宋太祖亲自设立的军头司,的确与后世特务组织军统有异曲同工之妙。
要知道,本朝以右文为国策,向来重文抑武,武臣相对于文官而言,品阶普遍都不太高,五品的正任观察使已经步入高阶武官的行列了,而七品的诸司正副使则是中低阶武官的分水岭,至于那些等而下的八九品大小使臣,正是军头司重点监控的对象。
军头司不去关注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帅,却对低阶小武官情有独钟,这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吗?其实不然,本朝对中高阶武官的防范完全超过以往任何朝代,所谓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就是最好的诠释,这里的将,通常指的是一军之将,即统制、统领等军级以上主兵官,而兵则包括大小使臣、节级效用和长行军卒三级。
朝廷一旨令下,军级以上主兵官可以走马灯似的随意调换,而将级以下的营队却只能跟着各自的军头整建制的移动,否则的话形同一盘散沙,没等上战场就已经溃不成军了,显而易见,只要控制住那些在基层领兵带队的大小使臣,就能让一支军队俯首听命,始终保持对皇家的忠诚,这就是宋太祖当初设立军头司的秘决所在。
然而靖康变乱以后,形势急剧变化,朝廷数十万正规大军一夕之间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刘韩张岳吴各家军,诸大将画地为牢,拥兵自重,如铜墙铁壁一般针扎不进水泼不入,如果不是朝廷手里紧紧攥着财政和民政大权,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面对这种情况,小小的军头司自然更是有心无力,它的黑手最多只能伸到拱卫天子行朝的禁卫军身上。吴益心里很清楚,要想改变这种濒临失控的现状,非得伤筋动骨的狠狠折腾一番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