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方不言凭窗远眺,吟出这首诗,对宁不空道:“宁先生觉得这首《哭晁衡诗》如何?”
唐朝时历经数代帝王励精图治,大唐国力空前强大,文治武功极盛与古典诗歌高度繁荣成熟所结出盛唐气象引动万邦来朝。倭国多设遣唐使以学习大唐文化,其中唐玄宗时有一人名叫阿倍仲麿,因为心慕大唐盛世,作为遣唐使到了长安,取名晁衡,与李白做了朋友。后来,阿倍仲麿乘船归国,遇上海难,李白误以为他已身故,便做了这首《哭晁衡诗》祭奠他。
原书中宁不空携陆渐初抵东瀛时,就是吟的这首诗。
不过他并非是悼念别人,而是悼念自己,尤其是第三句明月不归沉碧海,李白以明月隐喻晁衡,意思是晁衡没有回到他应该去的地方,而且一去不复返。那时的宁不空用到这里却是哀叹他远离故土,恐怕余生也难再回去。
此时多了一个方不言,令宁不空将一门心思放到黑天书上,却也没有了原书中的那种惆怅。
宁不空不动声色道:“李太白的诗自然是极好的。”
方不言道:“我虽然是个粗人,也极为喜欢青莲居士的诗词。尤其这一首诗中最后一句,白云愁色满苍梧,我极为喜欢这个愁字。”
宁不空才学不凡,也有常人那般附庸风雅的习惯,听闻方不言单单喜欢一个愁字,不由起了兴趣,道:“愁字何解?还望老弟赐教。”
方不言淡笑道:“愁这个字有很多意思,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愁楚,比如咱们此时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乡愁是免不了的。”
宁不空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宁不空走到船头,口中若吟若啸,若哭若歌,回荡在长天碧海之间,分外苍凉,倭人们听了,止住喧哗,回头望来。
陆渐正混在人群中,对即将展现在他眼前的新世界颇有些跃跃,此时听了宁不空所吟诗句,虽然不解其意,但是前面两句却正中心怀,不觉流下泪水。
宁不空仰天长啸一声,神情落寞道:“可惜宁某已经没有家人了,如今孑然一身,唯有我思亲人,却无至亲牵肠也。”
方不言也走了出来,站在甲板之上,迎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庞大陆地,叹道:“或许并非如宁先生所想也未知。”
宁不空脸上闪过茫然之色,蓦地急声喝道:“你可是知道什么?”
当年万归藏借假死遁走,西城群龙无首。宁不空掌管火部,一身火部神通几乎直逼火部祖师,尤其是其算计无双,火部在他的带领下异峰突起,势力不断增强,已达鼎盛。可火部因宁不空而兴,亦因宁不空而亡,成也不空,败也不空。
当时火部一逞野心,凭仗火器精强,滥施杀戮,妄图以武力统一西城,结果惹得七部联手,瑶池、落雁峡两战,杀得火部全军覆没。宁不空心念妻女,不顾师兄弟反对,执意回救落雁峡,中途中了埋伏。而越方凝双腿为陨石砸断,出入峡谷的路途均被封死。
风、雷、水、山、泽五部高手为报前仇,倾巢而出,追杀宁不空等火部残众。宁不空救援不及,只以为越方凝带着孩子,早已死在落雁峡中,从此心灰意冷,只觉得是自己连累妻儿朋友,午夜梦回,思及妻女,时常潸然泪下。
谁知如今听方不言言外之意还有隐情,宁不空因方不言透露太多隐秘,早已对他的情报来源深信不疑,当即急声迭问,期望从方不言得知自己妻女的消息。
方不言道:“此事方某略知一二。”
此话一出,宁不空已是脸色迟疑,而后忙不迭凑上前去,生怕听漏半句。
方不言娓娓道:“当日落雁峡中,陨石如雨,死伤狼藉,出入峡谷的路途均被封死。七部中,地母心肠最软,经此一战,心灰意冷,返归西城,从此再不出世;其他五部去追杀你等,唯有天部沈舟虚率领天部弟子守卫四日……”
“沈舟虚!”
宁不口厉叫一声,脸色铁青,额上青筋暴起,右手握着拐杖阵阵发抖,左手则紧攥拳头,指甲深深陷进肉里。
却听方不言继续道:“沈舟虚率众检视峡中,并未发现一个活人。正想掩埋尸体后离开,忽听一阵小儿哭声,虽然微弱,却很清晰。沈舟虚循声前往,只见越女侠背靠岩壁,已然断气,双腿折断,两臂布满刀痕,模样十分可怖。而那啼哭声恰是来自她身后。沈舟虚将越女侠遗骸挪开,却见她身后有一个小小凹穴,穴中藏了一个不到两岁的婴儿,小脸煞白,已是奄奄一息……”
宁不空听他停顿,忍不住上前一步,厉声道:“后来,后来又怎样?”
方不言悠悠叹道:“沈舟虚人称‘天算’,并非当真智比天高,而是他用起计来,有如渺渺上苍,无私无情,六亲不认。他若决意灭你火部,自当斩草除根、不留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