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其实还是想早些离开的,毕竟虽然欣赏荀贞的人品,喜欢他慵懒外表下的精明,却忍受不了他无休无止的纠缠和啰嗦。但刘通却不敢过早离开,因为许攸在兹氏根深蒂固,保不齐哪里就掩藏着他的势力,突然给刚刚稳定的局面来个突然袭击。
刘通这几日故意躲着荀贞,不停地巡查治安和城防,不停地甄别负责治安和城防的本地守卫部队。人数虽然不多,却工作量大,刘通处理了一些有恶行的与匈奴人有勾结的军官和兵卒,处理、辞退了一些与许攸有关联的人员,又补充了一些新鲜的血液,对一些军官进行了调整。
这日吃饭的时候,荀贞跑了过来。
“侯爷,终于找到你了。那批匈奴人怎么处理?其中有参与诬告董余的,有在兹氏作奸犯科、欺压百姓的,有贩卖食盐、贩卖军械的。”
“按《国民律》处理!”
“侯爷,这些祠庙怎么处理?有建好的,有正在修筑的,有准备修筑……”
“准备修筑和正在修筑的都停下来,修筑好的能改作其他用途,就改作其他用途!”
“改做什么?”
“你综合考虑啊。能做驿站的做驿站,能做学堂的做学堂,有人愿意购买的就卖掉,但不准买来做祠庙了!”
“看押的许家和姻亲,没有犯罪的,怎么处理?”
“等许攸他们的罪行确定了,无罪的你按律处理,有罪的都流放,流放去三韩。”刘通其实还是知道许攸是才智超人的,只是情商和人品不咋地。
许攸的智商那是经过验证的,历史上,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处于劣势之际,许攸因为家人犯法被收押之后,投靠曹操,并为他出了一个扭转战局的计策,那就是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尤其是居功自傲之际,甚至在曹操下属面前称呼他的小名,不把人主曹操放在眼里,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可见许攸智商很高,但情商却低的可怕。
罗贯中就评道:“堪笑南阳一许攸,欲凭胸次傲王侯。不思曹操如熊虎,犹道吾才得冀州。“
流放三韩的政策,是刘宽对刘备的最大支持,刘备毕竟是为华夏而战。刘通知道刘宽始终还是想征服三韩和海里那四岛的。如果自己去征服,耗费太大。积弱积贫,饱受战乱的大汉根本就承受不起,而要是等到将来大汉统一富强了,那得是几十年上百年之后了,后来的当政者还有没有自己这样的想法和决心就难说了。
如今让刘备去,以战养战,刘宽只要付出极小的支持就有可能实现这个理想。至于刘备成功与否并不重要,毕竟与其让他这根搅屎棍留在大汉折腾自己人,还不如让他去折腾外族。如果成功了,大家都是华夏子孙,什么样的结果都可以接受。
如今不但要给刘备补充物资,人口,还应该给他补充智囊和管理人员。
刘通想到这里,坚定说道:“流放,统统流放!”
正当刘通等着荀贞继续纠缠自己,继续发问的时候,却发现他不再说话了,刘通投去眼神,示意继续。
荀贞却笑笑,“多谢侯爷!”
刘通看着荀贞行礼后离开的背影,心中顿时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他今天问的三个问题都是他不好做决定的事情,而最近他焦头烂额,事情数以百十计,他却不再相问。
看看这三个问题,一个是涉及民族问题的,一个是涉及刘宽师门的,一个是涉及刘备的大汉战略的。的确荀贞不好决断,或者说自己有了意见,但不了解刘宽,还是征求了一下刘通意见。
这个人真正做起事来,泾渭分明,粗细得当,难道之前的表现,是故意为之?为什么给自己留下这样的印象?为什么要让我对他有不好的感觉?难道是在考验我,是在犹豫是否告诉我关于兹氏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