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往功德箱里放了些大钞,便随着杨士奇去方丈楼找老和尚。
老住持原来在报恩寺,依承的是法眼宗创史人文益禅师门下,杨士奇说是前几年周王朱橚隐居在这时,把他请得来当家,因为这里是禅宗的法眼宗的祖廷。
当家师道“你们听说过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故事吗?”
三人都摇着头。
老法师用山上种的茶叶泡了茶,给他们每人送上,又道“有次,祖师爷在讲经说法时问寺众和尚“谁能够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法灯不假思索地答道“只有那个把金铃系到老虎脖子上面去的人,才能够把金铃解下来。”法眼听后,认为法灯能领悟佛教教义,后来这句话就以“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成语流传下来。”
“对啊,他有本事系上,肯定有本事解下。”
一会儿用午餐了,小舍吃了后问杨士奇“大人,这米饭怎么特别香甜,我连吃了两大碗。”
杨士奇道“寺庙煮饭用,寺后那口保大泉井水。这井水丰沛,水质又清冽甘甜,所以我要带你来尝尝。”
金忠道“大学士,你经常来啊?”
“也不常来,以前成祖弟弟朱橚重建这寺庙时,皇帝朱棣题了字。“他指着寺门上蓝底金字的“清凉禅寺”匾额道“就这块,是杨某让工坊做好了送来的。”
小舍道“现在这位五皇弟在那?”
杨士奇道“回了他自已番王的领地开封,著名的黄河泛区,有不少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朱橚把四百余种植物种周王府内,叫画工绘图成书,名指导灾民食用。永乐四年编写了一共二卷,去年给了我一套。听说最近又和开封府的良医李佰编了本方便实用、“家传应效”的全书四卷,共3千多方。其中有些药方还是周王府自已制作的。”
金忠道:”救世济民,普渡众生,周王朱橚这也算对先皇有所交代了。”
未时时分,三人到了山脚下,金忠去了兵营,杨士奇去了国子监,小舍就一个人回府上,刚到千步廊,准备把马牵马庑。白梅不知从那出来了。小舍道“姐姐,你怎么找这里来了?”
白梅道“昆山王阿毛来了!”
小舍一惊“他在那?说了什么事?”
白梅道“姐姐早上去买菜,回来时看院门口蹲年男人,我怕是纪纲的暗探,便躲暗处仔细观察,看那人面熟,后来想起是我们昆山的王阿毛。”
小舍道“王阿毛现在是我家佣人,他不在苏州来这干吗,难道家里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