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个丁口要缴纳二十引的盐,不管男女老幼。”
蹇义对小舍道:”你如果是灶户,全家要交多少引?”
小舍笑道:”我女儿才出生几天也算,我不多缴二十引了吗?她能干啥?”
庞瑛道:”这都是户部的错!”
李文郁白了他一眼,又道:”而商人呢,要想销售食盐,就必须在官购后用粮食向朝廷换盐引,没有盐引就是贩私,这样朝廷就又有了粮食的进账。”
庞瑛翻着哈蟆眼又插嘴了:“这盐引由谁给呢?”
李侍郎窝着火抢白了他一句:“除了盐运司,就是你们锦衣卫了。”
庞瑛也不知李侍郎是嘲讽他们,嘻笑道:“对,我们纪指挥使大人有皇帝圣旨。”
蹇义怕他们吵起来,便对李侍郎道:“说下灶户的事。”
李侍郎道:“灶户和民户,军户,匠户,商户等一样,最初是世袭的,后来盐业资源丰富,把一些犯法之人强制改为灶户,再加普通百姓也可改灶户。但是却给灶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灶民的饭碗不值钱了。”
蹇义道:”灶户户籍名义上属于盐运司,但实际上是属于州县所管的。”
小舍道:“听李侍郎这么一说,下官明白了,按盐法规定,官府征收正盐是四百多斤为一大引,给灶民粮食一石,而征收多余的是两百斤为一引,也是给粮食一不,官府的目得用高阶将灶户手中多余的食盐收走,是避免出现私盐买卖,李侍郎,是不是这个意思。”
蹇义道:“你这小子,一下明白了,说得完全正确。”
李侍郎道:“问题就出在余盐上,伸手的人多了,盐引就可以多捞些,贩到外地去卖高阶,没盐引的就巴结有权的疏通上下。”
庞瑛小眼瞪圆道:“贩卖私盐要杀头的,谁有那么大的胆子?”
李侍郎道:“庞大人,你是锦衣卫的大管家,请问你知道谁走私盐巴了吗?”
庞瑛略显嚣张道:“我们北镇抚司专理诏狱,都是皇上钦定的案子。”
李侍郎鼻子哼了一声道:“我们今天办的案子就是皇上发圣旨的,你一定要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喔。”
蹇义哈哈笑道:“庞指挥是纪纲的得力干将,这点小事手到擒来。”
这庞瑛原来就是个草包,也咧嘴笑道:“承蒙尚书大人错爱,下官一定尽力,一定尽力。”
小舍道:“庞指挥,你们王力校尉这次来了吗?”
庞瑛道:“王力现在是小旗了。”说罢他朝舷窗外喊道:“小旗王力快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