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幼孜道:”阿弥陀佛加持他了。”
老住持道:”道士醒了,发现手中多了三包东西,打开一看,正是佛祖给的香灰,就直奔皇宫。把香灰交给皇上,还说出了自己想把庙修的和皇宫一样高。皇上想了想,说:“你的庙可不能和这一般高,这样吧,就矮三砖也要矮。”
小牌道:“这个皇上也太要面子了,岱庙在山脚边,再矮三块砖也比他皇宫高。”
老道士“哈哈”一笑,拂袖走了。
知县道:“这庙现在修得这么宏伟壮观,都是他带着小道士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化缘来的。”
金幼孜道:“我们走吧,庙门要关了,不要影响他们修行。”
县衙的晚饭很简单,姜汁荠菜、炸荷香加上个泰山豆腐,是当地最有名的,王知县道:”这“神豆腐”民间作坊一斤黄豆能做斤豆腐,托于手中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汤中久煮而不沉碎,以前的山东按察使汤宗,每回来我们泰安,总忘不了问我讨着吃,说他们平阳豆腐没这好吃。”
小舍听得“汤宗”两个字,心里一酸道:“可惜汤宗大人因为解缙而入狱了。”
王知县道:“汤宗有才,人也正直,可惜这大半辈子仕途不顺,毁在陈瑛身上,是因为陈瑛报复,毁在解缙身上实在是说不清楚。”
金幼孜道:“有什么说不清,解缙是抓垫被啊,被他牵连进去的,那个不是他要好的挚友?”
徐州同知道:“其实解缙是聪明人办糊涂事,金忠的文官与丘福的军人集团为立储的事弄得不可开交,他完全可以躲得远远的,结果他就是单纯,站到金忠一边,金忠与丘福都是皇上“清君侧”的有功之臣,连皇上也要另眼相看,太子朱高熙当然也不敢欺,现在有了个愣头青跳出来,别人都躲了,他还自以为是,结果怎么样?让汉王在皇上面前一告一个准。”
金幼孜道:“你说得不错“,汉王说:“父皇您在外的时候,解缙居然私自上京面见高炽,您还没回来他就直接走了,一点人臣之礼都没有!”就这句话,让皇上不快。”
徐州同知估计与解缙很熟,他道:”先皇驾崩时,朱允炆临朝主政。作为臣子的解缙非常悲痛,进京吊丧,可是他老母刚死还没下葬,老父亲又0岁了,按礼仪他要在家守孝。”
王知县道:”这大才子不懂孝道不被人耻笑?”
“当然有人,而且是被他弹劾过袁泰,此时人家已经是建文皇帝跟前的红人了,说解缙母丧未葬,老父年事已高,不应该舍弃父母,朱允炆于是贬解缙为河州卫吏。”
金幼孜打了个哈欠道:”这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不说他了,准备回房睡觉。”
徐州同知道:”老表,你让我留下陪你的,这般早就睡也太无趣了吧,说什么也要让王知县按排个快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