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了长枪营后,于淇又去刀盾营跟弓箭营巡视了一番,跟新兵们一块吃了个饭后,于淇又匆匆忙忙的赶往城北。
跟城东比起来,城北更加热闹。除了驻有两千老兵的军营外,再往北去,就是一座临着赣水而建的巨大营地。
这里可不是在新建军营,而是仿照宛陵军工厂搭建的新的军工厂。
冷兵器时代,打仗打的是什么?除了人之外,就是打的后勤。哪一方能吃的饱,哪一方的武器装备好,那一方的士气就高,就能打胜仗。
据太史慈送来的书信描述,宛陵军工厂的武器装备已经得到了吴郡许贡、乌程严白虎等势力的认可,在交易了两回之后,尤其是在孙策军事压力下,纷纷加大了采购量,现在宛陵军工厂可是忙活的很。
不过让于淇失望的是,他临走之前留下的关于改进武器装备的悬赏,至今还没有被人完成。
宛陵那边毕竟是跟孙策对抗的前线,于淇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在南昌重新搭建一个军工厂的计划就被他提上了日程。所幸有在宛陵的经验,南昌军工厂的筹建比较顺利。跟宛陵稍有不同的是,于淇在筹建南昌军工厂之初,就增设了研发部门,专司改良、研发各种东西。而这个研发部门被于淇寄予了厚望,永远不要小瞧劳动人民的智慧,于淇纵然有两千多年的问话积累,在一些实际操作中,远远不如这个时代的能工巧匠们。
虽然于淇脑子里知道很多犀利的武器装备,像什么陌刀啊、神臂弓啊、板甲啊、火药啊,但于淇并没有全提出来,只是提了弓弩刀枪等普通武器,一来这些东西他大部分只知道个名字,具体怎么构造的他并不清楚,二来就是时机未到。于淇的计划是最起码要等他击败了孙策,稳定了江东之后,才会把一些不属于这么时代的东西拿出来。
虽然这些武器装备于淇没提,但是像诸如改良造纸术、曲辕犂等想法,于淇还是跟几个工匠提了提,这些都是被于淇看好有望早日制造出来的。
结束了一天的奔波劳碌之后,于淇回府吃过晚饭继续挑灯夜战。第二天一早,于淇就来到南昌城西门的码头,送一支商队启程。这商队可不一般,他们肩负着于淇的任务,这一支商队是前往徐州的,除了做买卖赚钱之外,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赚到的钱花出去。
怎么花?
买马,买战马。
江南缺战马,在之前的战斗中,于淇切身感受到了骑兵的优势,所以派出了两支商队,一支前往徐州,一支前往南阳,在这两个地方蹲点收购战马。毕竟不是北地,这里没有大宗的战马交易,只能这样一点点的收购,细水长流,积少成多。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于淇不停奔波,今天就带着一些山越族的战士回到山里宴请山越部落首领,过几天就跑到柴桑跟甘宁加深感情,顺便了解一下甘宁的练兵进度;有时候又会提着几样补药来到彭泽,看望病重的刘繇;有时候还会去陪徐庶的老母亲说说话,顺便帮徐庶物色个好姑娘,让他们老徐家传宗接代。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随着寒风呜咽,于淇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一年了,艰难逃离长安的小皇帝回到破败荒芜的洛阳城,满怀希望的改元建安,希冀能迎来一个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