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府詹事甄平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毕竟事关老太傅和六部尚书,而且那些太学生员乃是去靖州观看会武。
“殿下,纸里包不住火,你要立即进宫禀告皇帝陛下。”
太子闻言一愣,颇为诧异的看了甄平一眼,“甄詹事,没必要这么做吧。不就是学员翘课吗,又不是没发生过,何必去劳烦圣听。”
“非也。殿下试想,那些老臣崇文抑武,但他们的孙子若弃武”话到此处,无需再讲,因为他相信太子能够明白。
太子的确明白了,即使他不去汇报,父皇也会知道。毕竟那几个老臣肯定不会坐视不理,一定会折腾出大动静。与其让父皇询问自己,还不如自己先去探探口风,也好做到心中有数。
皇宫,御书房,四帝英宗的确得到了消息,不由得开怀大笑。这几个孩子实在是有趣,既然跑去靖州看会武,有前途。
“赵巽,拟旨:靖州实乃国之上州,齐平更是文圣之乡。太学生员乃天子门生,不可不尊天子,不可不敬文圣。故命太学生员前往齐平文苑,祭拜恒公。”
说完,四帝英宗捋须髯开怀大笑,像吃了槟榔顺气丸一般。
赵巽会心一笑,他从小陪在四帝英宗身边,对于他的心思自然能猜透一些。经过这一番推波助澜,不知有多少太学生员会对武学产生兴趣。甚至,弃武。
届时,不知那帮老臣情何以堪,势必会非常精彩。
“陛下,要通知他们吗?”赵巽问道。
“先让他们折腾折腾吧?”四帝英宗自然明白赵巽口中的他们是什么人。
“陛下,太子求见。”
陡然间,一名小黄门跑了进来,跪地回禀。
“朕已知他来意,让他稍安勿躁,回复坐等消息便可,不日将有圣旨下达。”四帝英宗清楚太子必定是为了那几名太学生员之事而来,因此并不打算见太子。他还要将此事压一压,到了火候再进行处理。
宫门外,太子踱来踱去,忽见小黄门跑了过来,便停住了脚步。
小黄门跑到太子身前,一躬到底,“回禀太子爷:陛下业已知道您为何而来,让您稍安勿躁,回府坐等消息,不日将有圣旨下达。”
太子闻言一愣,这老爷子究竟作何打算?他前思后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回府去和甄詹事商议。虽然知父莫若子,但对于皇家而言,却不适用。除了赵巽之外,能够猜透四帝英宗三成心思的,不超过五个。
太傅府,书房内,老太傅,其长子李维公以及六部尚书围坐在一起,正在商议那几个孩子的事情。
“此事,利弊参半。若你们舍得自己的孙子,不仅可以占据大义,还可以借机打压以那杨振为首的新武势力。”老太傅微笑道。
“老太傅,您就别卖关子了,究竟该如何处置,我们都听您的。”兵部尚书比起火爆,因此第一个跳了出来。
“对,我们都愿意听老太傅的,您一直都是我们这些老臣的风向标嘛。”其他五部尚书纷纷附和。
“好!我便说说。我们不仅要顺水推舟,而且还要推波助澜。第一,你们要记住,他们是去文苑祭拜恒公,而不是观看会武。第二,要让他们秘密消失一段时间,不过却要吃些苦头。你们若是狠得下心,至于怎么消失,老夫便仔细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