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他也隐约明白了,皇帝要说的是什么。
“人心都是肉长的,哪有多少人会忍心杀子。闽地多山,缺少田地,人口繁衍之下,早就是无一处闲田,百姓无地可耕,生计艰难,方才有此恶习。朕听闻此事,深感痛心之余,也在想一个问题。大明人口繁衍不息,可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土地却是终归有限,若四海无闲田之后,人口继续繁衍,又当如何?“
叶向高闻言,不由大惊,这个说法,貌似有点要命。不过他随即转念就想起了,前阵子和皇帝探讨过的王朝更替的问题,四海无闲田之前,这天下怕不是就要先来一次群雄逐鹿,到时候一场大乱之后,死上一堆人,田地自然就有了。
“臣愚钝,长此以往,恐怕有不忍言之事。惟有封建诸藩之策,迁民于海外方可解决。只是,此事还当从长计议。”
朱皇帝看了看这位首辅,知道他心里打的是个什么主意,直接就开口说道:“前番朕精研医道,虽只是略有小成,但也可称活人无数。假以时日,朕的发现传播天下,婴儿存活之数当能提升三成,死于天花者将逐渐消失。物理之学,不同于其他,乃是后进远胜前人,今后以物理指导医术,怕还当有提升。如此看来,四海无闲田的局面,怕是要提早出现。”
这时,叶向高才终于有些动容。
良久之后,他才叹道:“皇上圣明。”
封建诸藩这个事,不是他不想支持,能把那些消耗大量朝廷财赋,占据大量田地的藩王赶去南洋,还能给无地的百姓寻一条生路,他其实是非常赞同的。
最近看了皇帝鼓吹宗周封建诸侯的那本史书,他也认识到,南方大部分地区,在古时也都是些瘴疠之地,现在却是远胜中原,南洋那些地方虽说未必能发展得和大明南方精华区一样,但总是能养活不少人的。
只是,要做成这个事,必然要重建水师,绕不开个开海和海禁,涉及了沿海士绅的利益,他作为闽省人,哪里不知道其中的水有多深。
朱皇帝拿出了一副地图,然后说道:“此处乃是辽东边墙之外,奴儿干都司地方,唐时渤海国故地。”
叶向高闻言不由疑惑地看向皇帝,这是个什么意思?
“渤海国,也曾耕作建城,该国之卢城稻也曾作为贡品献与大唐,只可惜,渤海为契丹所灭之后,人民大半被迁移,此处农耕精华之地,很快便成为蛮荒之地,未见有几人会种稻。不过幸好,卢城之稻,却是跟随渤海遗民传入三韩与倭国。”
这会叶向高才明白了,皇帝说了这么一大通,是准备把渤海国故地开发出来。
这一回,叶首辅也是有点小激动,如果收复了辽东,选用贤臣去把渤海国故地开发出来,也是大有可为的,开发辽东肯定要占用大量资源,皇帝就不会去打南洋的主意了。
皇帝给他看得计划中,就有不久后,自海路攻占前元时候的永明城,同时也是渤海国故地的一处地方,在那里站稳脚跟,实验几把,很快就能验证这个方案是否可行。
如果成了,这可是开疆扩土的大功,可以留名青史。
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之后,朱皇帝发现只要把军事问题解决了,开发奴儿干都司还是大有可为的。
永明城就是海参崴,皇帝的目标是东江镇练兵有所小成后,兵力有富余,就学习欧洲人的套路,先在海边建立据点,然后稳步向内陆推进。
卢城稻这个东西,其实现在的奴儿干都司极少数部落还在耕种,但是都不成气候。
对奴儿干都司辖区历史上的几个农耕政权,朱皇帝是感到十分可惜的。
辽国灭亡渤海国后,对这一地区进行的人口迁徙,把这一块农耕文明的沃土基本给毁了,人口被抽走后,这里受到周边野蛮部落的侵袭,很快就衰退成渔猎区,连会炼铁的都没几个。
后来金国兴起,这片地区又有一定的恢复,出现了大片农耕地区,铁制农具也大量使用,这一片地区差点获得新生。
只可惜好景不长,经过蒙元的摧残和元末的战乱,辽东算是彻底被打残,大明收复辽东后,经营得又不够用心,就是长城内的辽东都司辖区的农业发展也十分落后,卫所军屯制度沦为农奴制后,辽东都司都维持得很勉强,更是再无力继续开发奴儿干都司。
现在,要推广卢城稻也不难,朝鲜人和倭国人都从渤海国遗民那里获得种植技术,在两国范围内,这种适合寒冷地区耕种的水稻都有广泛的种植,想要开发渤海国故地的话,去找朝鲜要人,要种苗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