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期间,朱皇帝对大明的问题做了个系统的梳理,派去无人机去各地看了看,调查了一些情况之后,他就暂时放弃了琢磨什么改革,暂时也不再想着去收商税。
张居正改革的现状对他的触动是最大的,“一条鞭法”本来是减轻百姓负担的良法,可是由于基层失控,下面的人完全把朝廷的政令当场了废纸,这良法也就彻底凉了,地方上有收了“一条鞭法”的银子还继续征发劳役,不执行“一条鞭法”偏要搞胥吏们操作空间更大的“十段锦法”的,收了“一条鞭法”的银子还要搞“小一条鞭法”的,还有收了合并了杂项的“一条鞭法”又要另收各种杂项的,完全是各种幺蛾子都有。
这这他更加确信,整个官场风气坏了,官僚队伍组织纪律严重涣散,政策到了执行层面就会被彻底扭曲,政策再好也是空中楼阁。
朱皇帝这会算是彻底琢磨明白了,要解决大明的问题,朱八八是最好的老师,认为哪里有问题,就直接把那些官全砍了就是了。就大明眼下这群官僚,杀一千也冤枉不了几个,大明也根本不缺想当官的官迷们,不愁没人来当官。就算外星大佬离开了,只要能牢牢握住刀,大明的各种问题就不是个什么大问题。
搞大清洗这个事,也不是现在就能搞的,现在就动手的话,朱皇帝敢肯定那帮儒生和武将们一定会开关喜迎建州王师的,他只得再次把注意力转移到看起来容易解决的农业问题上。
对即将到来的小冰河期,朱皇帝一直都是非常担心的,翻了翻资料之后更担心了。那触目惊心的大面积长时间的连续旱灾,没有一个封建王朝能安稳地度过,更何况是大明这种腐朽到了极点到政权。
对大明的官僚队伍的问题,他暂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加快步伐,早点掀桌子。只有整肃了官僚队伍,将来才会少一些官逼民反,少一些官兵劫掠地方制造更多流民的事,在未来的大旱中,这个国家才会少死一些人。
针对旱灾本身,他也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有些天真。他一度认为从现在开始大力推广美洲作物,大明的粮食危机就应该不那么严重,毕竟他在另一时空总是听说我大清的所谓“康乾盛世”是番薯盛世的说法,以为大明只要扛到西元1644年小冰河期结束之后就会少了一个大患。
现在他才发现,实际上小冰河期并不是一些人说的西元1644年就结束了,另一时空说的小冰河期是个长期的过程,而最寒冷的时间段是明末清初,一直要持续到1680年左右,气温才会开始转暖。
翻阅了几篇专业学者写的论文之后,朱皇帝发现,他一直以为美洲作物是清代的人口增长到四亿的主要原因,于是想当然地以为大明可以靠更早更有组织地推广番薯之类的东西来拯救。然而现在他却发现,现实却是有点骨感,美洲作物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高产,据另一时空的一些学者估计,清代这些美洲作物的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不会超过4.63%,还是大概率高估。
不死心的朱皇帝还让外星大佬帮忙做了个化学成分分析,测算了下这些作物的热值,加权亩产因素计算之后,他很失望地发现,美洲作物看起来产量倒也不是太低,可是热值却是远低于预期,与传统的主粮完全没法比。这些美洲作物只能在一些贫瘠的山地之类的地方种种,扩大一些耕种面积,在一些尚不是特别干旱的地方补种可以救救荒,比起没有是强很多,然而全指望它们救荒就不大靠谱了。